一.選擇閱讀理解的恰當方式
后進生的閱讀水平低,速度慢與他理解的水平有密切的關(guān)系,而理解水平的著眼點是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即詞的掌握。詞匯量少,掌握不確切,沒有形成相應(yīng)的認知結(jié)構(gòu),直接影響對句段的理解。在實際輔導過程中,一般來說選擇從部分到整體的方式較恰當。即從字、詞開始,到短句,再到整個復句,后到對整篇材料的理解,這也是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把握,其優(yōu)勢在于利用差生原來的經(jīng)驗,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的要求,一步一步鞏固基礎(chǔ),把握材料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這樣,他對整篇材料就容易理解了。
選擇了從部分到整體的方式后,教師應(yīng)幫助差生充分利用相關(guān)的教科書及字、詞典,先掃除字、詞障礙,掌握概念的確切涵義。再指導差生分析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并用簡潔淺顯的實例作對比,讓差生容易理解。后就段落意義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在這一問題上,輔導不是把詞、句重復講一遍,而是把著眼點放在對差生易見成效的部分上。后進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或者是對詞的理解,或者是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取決于后進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結(jié)構(gòu),也取決于教師敏銳的觀察判斷力。
二.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閱讀
閱讀過程有多種感官參與,不僅有視覺器官、聽覺器官,還有運動覺器官等。一般合理調(diào)配多種感官比單一感官作用效果好。
后進生在閱讀過程中,也利用視覺和動覺參與。但常用手指看默讀,或用鋼筆點著讀,或邊點頭邊讀,眼球一直與頭部平行移動。一篇材料讀下來,使眼睛和頭部疲勞,而閱讀速度一直上不去。
比較有效的做法是:頭部基本上保持不動,眼球隨橫行從左向右移動。逐漸鍛煉到在從左向右移動的同時,讓眼球從上往下移動,速度就自然而然加快了。
有人習慣在閱讀時腳踩步點,并帶著一定的節(jié)奏,速度因節(jié)奏快慢而變。有人習慣于閱讀時哼小曲,速度也隨之而變化。不論學習習慣如何,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指導,使學生正確地調(diào)配幾種感官合理參與,提高閱讀速度。
三.選擇能引起后進生學習興趣的材料
研究表明,易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材料,閱讀速度比其他材料快。興趣是從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轉(zhuǎn)化的,所以,首先應(yīng)選擇易引起差生直接興趣的材料,但需集中注意力才能達到閱讀材料的要求。后選擇雖不感興趣,但對提高學習效果有重要性的材料。
四.引導學生保持愉快心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認為閱讀好像還債務(wù),那一定讀不好,要保持著這么一種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饑餓的人面對著甘美膳食的時候似的,才會有好成績”。有了愉快的心情,就會有一種積極學習的心理傾向。輔導教師應(yīng)多鼓勵,把差生的焦慮水平降低到低限度,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積極配合教師的要求,從而為提高閱讀水平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