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二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這是古代( 。┙逃奶卣鳌
A.羅馬 B.埃及 C.雅典 D.斯巴達
2.心理學家所說的“危機期”或“心理斷乳期”指的是( 。
A.幼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教科書不同于其他任何書籍的基本特點是其內容的( )。
A.基礎性 B.示范性 C.準確性 D.新穎性
4.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 。
A.自由發(fā)展 B.自主發(fā)展 C.自愿發(fā)展 D.自動發(fā)展
5.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赫爾巴特 D.杜威
6.心理學家提出的發(fā)展關鍵期或佳期的概念體現了個體身心發(fā)展的( 。┮(guī)律。
A.個別差異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7.馬卡連柯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原則中的( 。
A.說理疏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B.德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8.現代教學策略實施的核心問題是學生( 。┑霓D變。
A.學習態(tài)度 B.學習興趣 C.學習認識 D.學習方式
9.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稱為
。ā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相對性評價 D.絕對性評價
10.對自己居室、日用品、服飾等方面按照美的觀念做出選擇與合理的配置屬于( 。
A.感受美 B.鑒賞美 C.創(chuàng)造美 D.領悟美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____的教育。
2.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________的關系。
3.活動課程作為一種課程類型,其主要代表人物為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_________。
4.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學生的____________作為課程目標的基本價值取向。
5.蘇霍姆村斯基認為_________是道德教育的終結果,是道德發(fā)展的高目標。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職業(yè)教育
2.近發(fā)展區(qū)
3.課程標準
4.教學評價
5.道德認識
四、判斷題(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解釋內容或說明理由。每題5分,共25分)
1.教育是再生產科學技術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2.我們既要注意大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更要注意小環(huán)境的影響。
3.勞動技術教育就是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
4.在我國,課程的具體表現就是教科書。
5.德育過程就是品德形成的過程。
五、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2.班主任在抓好學生集體教育的同時為何還要抓好個別教育?舉例說明班主任怎樣才能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六、案例分析題(本題15分)
全國特級教師丁盛寶在《我是怎樣教數學的》中寫到:
平時,我講授一個新的單元,總要分以下幾步走:
1.先給基礎有缺漏的同學補一些過去沒有學好的知識,填平他們的知識缺陷,使他們達到班內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識。
2.課內講授新知識時,照顧班內大多數學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時期之后,同學中出現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據實際情況,依據教材的內容,有時把學生分成兩組,重新安排課堂座位,進行復式教學。對理解力好的同學一般只要提一提、點一點,由他們自己看書,做題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學則由我加強輔導,領著他們一起做題目,讓他們慢慢學會自己走路。對兩個組,我出的題目也是不盡相同的。
4.在進行復式教學之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跟不上,我就給他們進行課外輔導。
5.單元測驗后,如還有個別學生跟不上,我就把他們請到辦公室來一個一個地進行具體輔導。
我把這種分層補缺,逐批過關的做法叫做“篩米粉”。學生經過各種不同的“篩子”篩過后,每個同學就都能達到合格的水平了。
請你運用相關教育理論就案例中丁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和評價。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這是古代( 。┙逃奶卣鳌
A.羅馬 B.埃及 C.雅典 D.斯巴達
2.心理學家所說的“危機期”或“心理斷乳期”指的是( 。
A.幼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教科書不同于其他任何書籍的基本特點是其內容的( )。
A.基礎性 B.示范性 C.準確性 D.新穎性
4.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 。
A.自由發(fā)展 B.自主發(fā)展 C.自愿發(fā)展 D.自動發(fā)展
5.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赫爾巴特 D.杜威
6.心理學家提出的發(fā)展關鍵期或佳期的概念體現了個體身心發(fā)展的( 。┮(guī)律。
A.個別差異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7.馬卡連柯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原則中的( 。
A.說理疏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B.德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8.現代教學策略實施的核心問題是學生( 。┑霓D變。
A.學習態(tài)度 B.學習興趣 C.學習認識 D.學習方式
9.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稱為
。ā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相對性評價 D.絕對性評價
10.對自己居室、日用品、服飾等方面按照美的觀念做出選擇與合理的配置屬于( 。
A.感受美 B.鑒賞美 C.創(chuàng)造美 D.領悟美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____的教育。
2.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________的關系。
3.活動課程作為一種課程類型,其主要代表人物為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_________。
4.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學生的____________作為課程目標的基本價值取向。
5.蘇霍姆村斯基認為_________是道德教育的終結果,是道德發(fā)展的高目標。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職業(yè)教育
2.近發(fā)展區(qū)
3.課程標準
4.教學評價
5.道德認識
四、判斷題(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解釋內容或說明理由。每題5分,共25分)
1.教育是再生產科學技術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2.我們既要注意大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更要注意小環(huán)境的影響。
3.勞動技術教育就是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
4.在我國,課程的具體表現就是教科書。
5.德育過程就是品德形成的過程。
五、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2.班主任在抓好學生集體教育的同時為何還要抓好個別教育?舉例說明班主任怎樣才能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六、案例分析題(本題15分)
全國特級教師丁盛寶在《我是怎樣教數學的》中寫到:
平時,我講授一個新的單元,總要分以下幾步走:
1.先給基礎有缺漏的同學補一些過去沒有學好的知識,填平他們的知識缺陷,使他們達到班內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識。
2.課內講授新知識時,照顧班內大多數學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時期之后,同學中出現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據實際情況,依據教材的內容,有時把學生分成兩組,重新安排課堂座位,進行復式教學。對理解力好的同學一般只要提一提、點一點,由他們自己看書,做題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學則由我加強輔導,領著他們一起做題目,讓他們慢慢學會自己走路。對兩個組,我出的題目也是不盡相同的。
4.在進行復式教學之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跟不上,我就給他們進行課外輔導。
5.單元測驗后,如還有個別學生跟不上,我就把他們請到辦公室來一個一個地進行具體輔導。
我把這種分層補缺,逐批過關的做法叫做“篩米粉”。學生經過各種不同的“篩子”篩過后,每個同學就都能達到合格的水平了。
請你運用相關教育理論就案例中丁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