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ee的開源框架很多,筆者只能介紹自己熟悉的幾個,其他的目前在中國IT行業(yè)應用得不是很多。希望大家對新出的框架不要盲目的推崇,首先一定要熟悉它比舊的到底好在哪里,新的理念和特性是什么?然后再決定是否要使用它。
這期的主題是Struts,直譯過來是支架。Struts的第一個版本是在2001年5月發(fā)布的,它提供了一個Web應用的解決方案,如何讓Jsp和 servlet共存去提供清晰的分離視圖和業(yè)務應用邏輯的架構。在Struts之前,通常的做法是在Jsp中加入業(yè)務邏輯,或者在Servlet中生成視圖轉發(fā)到前臺去。Struts帶著MVC的新理念當時退出幾乎成為業(yè)界公認的Web應用標準,于是當代IT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眾多熟悉Struts的程序員。即使有新的框架再出來不用,而繼續(xù)用Struts的理由也加上了一條低風險,因為中途如果開發(fā)人員變動,很容易的招進新的會Struts的IT民工啊, ^_^!
筆者之前說的都是Struts-1,因為新出了Struts-2,使得每次談到Struts都必須注明它是Struts-1還是2.筆者先談比較熟悉的 Struts-1,下次再介紹一下與Struts-2的區(qū)別:
1. Struts框架整體結構
Struts-1的核心功能是前端控制器,程序員需要關注的是后端控制器。前端控制器是是一個Servlet,在Web.xml中間配置所有 Request都必須經過前端控制器,它的名字是ActionServlet,由框架來實現(xiàn)和管理。所有的視圖和業(yè)務邏輯隔離都是應為這個 ActionServlet, 它就像一個交通警察,所有過往的車輛必須經過它的法眼,然后被送往特定的通道。所有,對它的理解就是分發(fā)器,我們也可以叫做Dispatcher,其實了解Servlet編程的人自己也可以寫一個分發(fā)器,加上攔截request的Filter,其實自己實現(xiàn)一個struts框架并不是很難。主要目的就是讓編寫視圖的和后臺邏輯的可以脫離緊耦合,各自同步的完成自己的工作?BR> 那么有了ActionServlet在中間負責轉發(fā),前端的視圖比如說是Jsp,只需要把所有的數(shù)據(jù)Submit,這些數(shù)據(jù)就會到達適合處理它的后端控制器Action,然后在里面進行處理,處理完畢之后轉發(fā)到前臺的同一個或者不同的視圖Jsp中間,返回前臺利用的也是Servlet里面的forward 和redirect兩種方式。所以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只是借用了Servlet的API搭建起了一個方便的框架而已。這也是Struts最顯著的特性?? 控制器。
那么另外一個特性,可以說也是Struts-1帶來的一個比較成功的理念,就是以xml配置代替硬編碼配置信息。以往決定Jsp往哪個servlet提交,是要寫進Jsp代碼中的,也就是說一旦這個提交路徑要改,我們必須改寫代碼再重新編譯。而Struts提出來的思路是,編碼的只是一個邏輯名字,它對應哪個class文件寫進了xml配置文件中,這個配置文件記錄著所有的映射關系,一旦需要改變路徑,改變xml文件比改變代碼要容易得多。這個理念可以說相當成功,以致于后來的框架都延續(xù)著這個思路,xml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大致上來說Struts當初給我們帶來的新鮮感就這么多了,其他的所有特性都是基于方便的控制轉發(fā)和可擴展的xml配置的基礎之上來完成它們的功能的。
下面將分別介紹Action和FormBean, 這兩個是Struts中最核心的兩個組件。
這期的主題是Struts,直譯過來是支架。Struts的第一個版本是在2001年5月發(fā)布的,它提供了一個Web應用的解決方案,如何讓Jsp和 servlet共存去提供清晰的分離視圖和業(yè)務應用邏輯的架構。在Struts之前,通常的做法是在Jsp中加入業(yè)務邏輯,或者在Servlet中生成視圖轉發(fā)到前臺去。Struts帶著MVC的新理念當時退出幾乎成為業(yè)界公認的Web應用標準,于是當代IT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眾多熟悉Struts的程序員。即使有新的框架再出來不用,而繼續(xù)用Struts的理由也加上了一條低風險,因為中途如果開發(fā)人員變動,很容易的招進新的會Struts的IT民工啊, ^_^!
筆者之前說的都是Struts-1,因為新出了Struts-2,使得每次談到Struts都必須注明它是Struts-1還是2.筆者先談比較熟悉的 Struts-1,下次再介紹一下與Struts-2的區(qū)別:
1. Struts框架整體結構
Struts-1的核心功能是前端控制器,程序員需要關注的是后端控制器。前端控制器是是一個Servlet,在Web.xml中間配置所有 Request都必須經過前端控制器,它的名字是ActionServlet,由框架來實現(xiàn)和管理。所有的視圖和業(yè)務邏輯隔離都是應為這個 ActionServlet, 它就像一個交通警察,所有過往的車輛必須經過它的法眼,然后被送往特定的通道。所有,對它的理解就是分發(fā)器,我們也可以叫做Dispatcher,其實了解Servlet編程的人自己也可以寫一個分發(fā)器,加上攔截request的Filter,其實自己實現(xiàn)一個struts框架并不是很難。主要目的就是讓編寫視圖的和后臺邏輯的可以脫離緊耦合,各自同步的完成自己的工作?BR> 那么有了ActionServlet在中間負責轉發(fā),前端的視圖比如說是Jsp,只需要把所有的數(shù)據(jù)Submit,這些數(shù)據(jù)就會到達適合處理它的后端控制器Action,然后在里面進行處理,處理完畢之后轉發(fā)到前臺的同一個或者不同的視圖Jsp中間,返回前臺利用的也是Servlet里面的forward 和redirect兩種方式。所以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只是借用了Servlet的API搭建起了一個方便的框架而已。這也是Struts最顯著的特性?? 控制器。
那么另外一個特性,可以說也是Struts-1帶來的一個比較成功的理念,就是以xml配置代替硬編碼配置信息。以往決定Jsp往哪個servlet提交,是要寫進Jsp代碼中的,也就是說一旦這個提交路徑要改,我們必須改寫代碼再重新編譯。而Struts提出來的思路是,編碼的只是一個邏輯名字,它對應哪個class文件寫進了xml配置文件中,這個配置文件記錄著所有的映射關系,一旦需要改變路徑,改變xml文件比改變代碼要容易得多。這個理念可以說相當成功,以致于后來的框架都延續(xù)著這個思路,xml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大致上來說Struts當初給我們帶來的新鮮感就這么多了,其他的所有特性都是基于方便的控制轉發(fā)和可擴展的xml配置的基礎之上來完成它們的功能的。
下面將分別介紹Action和FormBean, 這兩個是Struts中最核心的兩個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