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專訪
以就學年限作為主要條件
《方案》有三項核心建議,其中,對于一般省市,隨遷子女在父母經常居住地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至高中畢業(yè)有3年以上連續(xù)就學記錄的,即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和錄取。對于京滬等外來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可以考慮增加一年與義務教育的銜接;隨遷子女至高中畢業(yè)有連續(xù)4年以上就學記錄的,即可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和錄取。初中畢業(yè)在中考前有連續(xù)一年就學記錄的,即可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錄取。
父母條件與子女接軌
《方案》建議,進城務工人員夫婦一方在流入地有常住證明的,其子女即應當被認定為“隨遷子女”并允許在當地入學。常住證明包括工作證明(勞動合同附工資證明、單位出具證明附工資證明、納稅證明、社保證明等任何一項)和居住證明(租房合同、房產證、暫住證、水電費收據等任何一項)。
如果進城人員提供納稅或社保證明確有困難,但是其子女具備從小學至高中的連續(xù)就學記錄,即應被允許參加就讀地的高考和錄。蝗绻M城務工人員子女具備從小學至初中的連續(xù)就學記錄,應被允許參加就讀地的中考和錄取。
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公平錄取
《方案》中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方案,廢除招生指標和分省命題制度,建立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公平錄取體制,為各地廣大學生的教育公平奠定制度基礎。專家們呼吁,并希望各省市均應在全國大多數省份出臺2013年高考報名方案之前制定隨遷子女高考方案,并明確規(guī)定自2013年起開始執(zhí)行。
鏈接
教育部:隨遷子女高考須滿足3條件
[家長]有穩(wěn)定工作、穩(wěn)定住所、穩(wěn)定收入,繳納各種保險,系常住人口
[學生]要在遷入所在地就讀
[城市]發(fā)展需這個行業(yè)群體
對隨遷子女家長要求不宜過高
方案發(fā)起人、北大教授張千帆:
對隨遷子女家長要求不宜過高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張千帆是此次“上書”的主要發(fā)起人。在此次的聯(lián)名建議方案中,隨遷子女自身的資格認定成為學者們關注的核心。
學者們強調,在隨遷子女的資格認定中,其父母的工作性質、收入、住房等非直接相關條件不能作為對其認定的標準!皩τ陔S遷子女來說,其父母是否有住房、有沒有車,這些都是非相關條件。”張千帆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學者們提交的方案更注重隨遷子女的就學年限!
對此,張千帆解讀,“要求隨遷子女在當地有固定的求學時間和求學經歷,是為了與高考移民進行區(qū)別!
而在隨遷子女就學年限的認定中,張千帆表示,現在學者們普遍的擔憂是對隨遷子女家長的要求過高,他們建議,“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資格認定不應顯著高于隨遷子女的就學年限!
“有的進城務工人員到流入地務工可以若干年后結婚生子,但是有的人到了一個另外的城市后,孩子是隨身帶著的,如果對孩子要求有3年的就學年限,而對父母要求有8至10年的年限,顯然是門檻過高。子女和父母的年限應該大致一樣。”
對于部分家長考生擔心隨遷子女的到來增加自己考大學的競爭壓力,張千帆建議,在隨遷子女比較多的地區(qū),可以適當增加部分高校在當地的錄取比例,以確保學生們能公平競爭。
江蘇專家于方強、上官丕亮:
以就學年限為主是防止“拼爹”
南京天下公機構執(zhí)行主任于方強也是聯(lián)名專家之一,這個方案將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要求調整為隨遷子女這個主體,并以他們的學籍和就學年限作為核心要求,這能防止這個方案變成“拼爹”的方案。
“北京、上海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隨遷子女集中,當地高校對當地生源的錄取率也較高,當地教育資源好,素質教育水平高,所以如果隨遷子女在那里長期接受教育,也理應讓接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他們參與公平競爭,這也能避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浪費!庇诜綇娬f。
方案聯(lián)署人、蘇州大學法學專家上官丕亮教授表示,隨遷子女隨父母在流入地就學,已經熟悉了當地的教學和考試模式,如果回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對他們將非常不利,而如果在老家接受教育,教育質量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對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方案的盡快出臺勢在必行。
“初三1年+高中3年”方案
可解決高考移民問題
南京人民中學校長陳仲翔:
“初三1年+高中3年”方案
可解決高考移民問題
南京人民中學校長陳仲翔一直都在關注“異地高考”的相關政策,他認為,“異地高考”應該以學生在當地就讀的年限來做限制,而不應過多限制家長的職業(yè)。
陳仲翔說:“從教材來看,中學以人教版為主,各省都差不多,但是高考模式江蘇是獨立的,學生到外省去考就比較困難。再加上因為沒有在戶籍所在地中考,所以轉回家鄉(xiāng)的高中,一般也要被收取不少的借讀費,所以有些學生最終是選擇了放棄。這讓在學校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老師和校長都非常心痛。”
據記者了解,在南京借讀高中的外省隨遷子女每年有千人左右,由于戶籍原因,放棄高考的約700人。
。“我覺得專家提出的,以學生的學習年限來做‘門檻’比較好,高中3年加初三1年,以四年為限,而父母只要有當地的居住證明就可以了!
陳仲翔說,如果政策能如此,就是真正照顧到了社會最底層人群的權利,因為有些家長就是靠著打零工,甚至撿垃圾來供孩子讀書,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辦法去交社保。而對于學生的四年限制,應該已經可以起到限制“高考移民”的目的,讓流入地的教育部門也可以在招生計劃等方面有一個提前預判和規(guī)劃。
期盼·回應
女兒要不要回老家讀高中?
高先生盼異地高考早推行
南京24中初二女生小高是個成績不錯,性格活潑的女孩。但最近她卻總跟爸爸說:不公平、不公平。自從上初一時得知外省戶口的學生,只有回家鄉(xiāng)才能高考時,小高就有了心理陰影,總跟父母流露自己的不滿!霸絹碓脚R近初三畢業(yè),她的心理負擔更重了!睆陌不崭逢杹砟暇┐蚬10多年,高先生一家早已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女兒從小學一年級就在南京上學,但按現行政策,小高無法在江蘇高考。
后來,看到有報道說“異地高考”可能推行,小高一家看到了希望。
“我覺得我們肯定符合要求,我們在南京有營業(yè)執(zhí)照,已在南京工作10多年,而且孩子也在南京從小學讀到現在,不管江蘇最后出臺什么政策,只要能讓異地高考,我們肯定能符合條件。”高先生現在最關注的是,什么時候執(zhí)行,他希望能在女兒上高中之前就看到好消息!斑@樣我們才能踏實,如果在南京上高中,回安徽高考,考試模式不一樣,孩子也沒辦法考啊!备呦壬f。
江蘇異地高考方案正在調研
如遇特殊情況逾期可補報名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的《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對于被社會廣泛關注的“異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確規(guī)定,給各地明確了最晚時間線:各地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
而根據江蘇慣例,往年的高考報名時間將從11月1日啟動,那么,今年江蘇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方案能否趕在高考報名前出臺呢?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致電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新聞發(fā)言人袁桂華表示,目前江蘇2013年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方案正在調研,但至于方案是否能在2013年高考報名截止前出臺,現在還無法估計!叭绻刑厥馇闆r還是可以補報的,我們也注意到有些省份將方案的實施年份定在2014、2015年,所以方案何時出臺、何時實施,都還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