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IPA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考試: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復習資料1

時間:2012-08-13 11:16:00   來源:國際注冊漢語考試信息網(wǎng)     [字體: ]
第一講、對外漢語教學總論

一.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zhì)和任務
(1)性質(zhì):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 第二語言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96年解釋;99、02、03年填空)
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教學,其性質(zhì)是一種外語教學,也可以說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
(2)任務:研究——
①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原理;
②教學的全過程;
③教學體系中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學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
并由此制訂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3)根本目的: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99年填空)
目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外國漢語學習者用漢語進行社會交際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
①語言是交際工具,教語言就是要讓學習者掌握這個工具。
②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
③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國家之間聯(lián)系密切,人員交流往來越來越多。
所以,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補充:

1. 幾個概念的區(qū)別(指南P32)
母語:從親屬角度,一般知本民族的語言。Mother tongue
外語: 從國別角度,一般指外國語或者外族語。 Foreign language
第一語言:通常是指學習者的母語或本族語而言的。盡管有些時候,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并不是他的母語或本族語。First language
第二語言(03年術語解釋):第二語言是在第一語言之后學習和使用的其他語言。在習得第一語言以后學習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語言、本國其他民族的語言和外國語言都叫做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
目的語:Target language

2. 第二語言教學包括(00年術語解釋):
①中國人學外語;
②少數(shù)民族學漢語;(01年選擇)少數(shù)民族的漢語教學不屬于對外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外國華僑的漢語教學屬于對外漢語教學。因為少數(shù)民族同屬中華民族,同屬中華文化。外國華僑在國外出生、成長,受外國文化影響,同中華文化有巨大差異,會造成漢語學習、運用的障礙。
③少數(shù)民族學外語;
④外國人學中文(即對外漢語教學)

3.“語言教學”和“語言學教學”的區(qū)別
①目的不同
語言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不是講授語言學知識,所以應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交際能力,而不是大量講理論。
②教學內(nèi)容
語言學:
A. 學習語言四要素: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的規(guī)則,保證正確性。(96年填空)
B. 學習語言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的使用規(guī)則——語用規(guī)則,以保證語言的得體性。
C. 學習言語技能:聽、說、讀、寫。要掌握言語技能,主要是掌握語言要素;言語交際技能受語用規(guī)則、語言規(guī)則制約。
D. 學習相關文化知識:和語言使用密切相關的文化要素;國情。
③教學原則:語言教學應生動、有條理,理論聯(lián)系實際。
④教學方法:語言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以技能訓練為主,教師適當總結、歸納規(guī)則。
⑤教學技巧:……

4. 語言教學的教學原則
①正確處理言語要素的傳授與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訓練的關系,掌握語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原則。
②正確處理語言的形式結構教學與語義結構教學的關系,語法—語義—語用相結合的原則。
③正確處理語言與文化、語言知識與言語要素的關系,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④要根據(jù)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和編排教學內(nèi)容,循序漸進,加強重復,螺旋式提高的原則。
⑤強化學習環(huán)境,自覺學習與自然習得相結合的原則。
⑥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原則。(96填空2000填空 )

補充: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指南P41盛書P5)

美國社會學家海姆斯提出“交際能力”:語法性,合乎語法;可接受性,在情境中的得體性和實現(xiàn)性。(02年填空) 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交際能力包括:(2000填空)
A語言學能力:語音、詞匯、正字法、語法、語義、聽說讀寫技巧
B社會語言學能力:功能、意念、場合、社會地位、性別、身份、心理因素、行為語言、語體等
C話語能力:即連貫的話
D交際策略:解釋、迂回、改正、重復、憂郁、回避、猜測、語體轉(zhuǎn)換、代碼轉(zhuǎn)換等

1. 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定義:一個人掌握語言要素和語用規(guī)則的能力,是一種內(nèi)在的能力,屬于語言的范疇。
語言要素包括:語音、詞匯、語法、文字。(96年填空)
語用規(guī)則: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根據(jù)一定的語境對談話的內(nèi)容、言語的語音形式、詞、句式以及應對方式等進行選擇的規(guī)則。語言要素+語用規(guī)則=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相關文化知識=語言能力的構成因素

2. 語言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定義:一個人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包括口頭交際能力和書面交際能力,是一種外在的能力,屬于言語范疇。
語言交際能力=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03填空) 言語技能:(96年術語;99年術語;2001年填空)
聽說讀寫的技能,聽、說用于口頭交際,是理解;讀、寫用于書面交際,是表達。

3. 語言要素、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