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A.。和一般的西班牙人一樣,他是高鼻子大眼睛,又和一般的西班牙人不一樣,他的眼睛是一種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頭發(fā)是淺金褐色。
他自詡為金發(fā)碧眼,我就拿他打趣,說不是啦,不是啦,你的眼睛是綠色的,于是他就很認真的要我仔細看,于是我就和他大眼瞪小眼,然后說姑且算是藍色吧。
從相識到相知
第見到他,是我去學生宿舍管理中心申請宿舍,因為他排在我前面,我就問他,宿舍什么樣的,大概多少錢,結果他很詳細的告訴我,非常熱情。
第二天我去火車站買東西,忽然聽到有人叫我,聲音還挺大,一看是他和他的一大堆朋友。
此后的一個星期,我們幾乎每天至少碰到,在超市,在食堂,在圖書館,在電話亭 ……他雖然戴一副眼鏡,視力還特別好,總是遠遠的就叫我,甚至橫過一條街來打招呼。
我覺得挺有緣分的,本來想趁此機會和他解釋一下中國的“緣分”的意思,就問他,你說我們?yōu)槭裁疵刻於寄苡龅桨?誰知道他一本正經的想了想說:大概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基本相同吧。哎,什么叫東西方文化差異,這個就是典型例子啊。
第二個星期,卻只遇到了。
見面時大家都覺得有必要一起出去旅游一趟,5個人共用一張周末票,坐慢車,是德國省錢的旅游方式。我們就商量去在附近的一個省會城市德累斯頓去玩。
為此我特意叫來相隔200里的一個中國女孩,加上另外一個中國男孩,還有他和他形影不離的一位朋友,正好5個人。
我們商量著坐7點20時去火車站的車,因為8點正好有一趟火車去德累斯頓。不巧我和那個女孩因為好久沒見,晚上聊晚了,第二天起來到車站,已經是7點25了。
車站空空如也,我們懷疑他們已經去火車站了,正急得不行,走路去太遠,打車也打不到,德國的出租車不象北京,滿大街都是,因為汽油特別貴,一升油要賣人民幣10多塊,所以都趴在固定的某個地方,出租要打電話預約。
正在一籌莫展,他們兩個西班牙人晃晃悠悠的來了,我一看表,已經7點40了。我一直還以為外國人特別守時呢,就問他們怎么回事,他說,在西班牙,遲到30分鐘都沒什么。我一聽樂了,怎么這么有中國特色啊,怪不得三毛能和荷西合得來呢。
后來才發(fā)現,西班牙人和中國交往方式真的很多地方都很類似,比如在大街上興致勃勃的大聲說話,比如兒子女兒只要不結婚,30多歲住在家里都是常事。這在歐洲北部的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德國,人們都很安靜,大聲喧嘩被認為是沒有教養(yǎng);德國也很重視獨立,一般到了18歲,就很少住在家里了,我見過一個德國教授,他有一幢大房子和一個兒子,他和夫人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兒子住在這幢房子里,后來他調回來了,他兒子就必須搬走,自己和女朋友在外面租房子住。
同性戀話題
言歸正傳,和我們一起去的那個中國男孩正被一件事所苦惱,他有一個特別友好的韓國鄰居,和他公用一套公寓,廚房,衛(wèi)生間都是公用。
這個中國男生姓張,張剛搬進去的時候,韓國鄰居就燒很好吃的韓國菜為他慶祝,以后也經常給他一點小恩小惠,餅干什么的。張正暗自慶幸自己的鄰居很好,只是奇怪這個韓國人為什么有那么多朋友,還經常在他房間里過夜。
一個周末的晚上,韓國鄰居又燒了可口的飯菜,邀請張一起吃,張就買了一瓶酒,兩個人且喝且聊,其樂融融。
酒到三巡,韓國人問他,要不要MASSAGE,他一時沒有聽清楚,問:“什么?”
韓國人便走過來,把手放到他肩上,開始按摩,說:“MASSAGE”
張很是吃驚,嚇得“花容失色”,忙忙謝絕了,逃到自己的房間里一想,越想越不對勁,后來終于想明白了,這個韓國人是同性戀。
這個韓國人我也見過,一起喝過茶,他是學音樂的,主修鋼琴,頭發(fā)長長的,很有一些藝術家的氣質。談話起來也和平常人沒什么兩樣。
但是張從此害怕起愛滋病來,因為他和韓國人公用廚房和衛(wèi)生,于是死活要搬宿舍,當時學生宿舍比較緊張,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換得了的,他苦惱得不行,和我們說,問辦法。
當時我并不知道安得烈是同性戀,我們在一起只是盡情得把這件事情笑了一番。
A.總是和他的好朋友I.在一起,他說這在西班牙很普通,同性的朋友經常在一起,不象其他歐美國家,男孩女孩在一起很正常,同性經常在一起就不正常。
這點倒和中國很相似了,中國男孩女孩即使是男女朋友,也不見得在公共場合常常很親密,但是要好的女孩子之間,在公共場合倒是常常很親密的。
出國前,在我們大學曾經有個笑話,有兩個女孩子特別要好,上課的時候有時候也手拉手,被一個外教看見了,他很奇怪,以為這兩個女孩子是同性戀。以前不理解,現在總算明白了。
除了這個好朋友之外,A.的人緣特別好,在萊比錫(我居住的德國城市),走五步,就有他認識的人,走十步,就有他的朋友。
他就是吃飯,也安靜不下來,總是找一堆人來吃。西班牙人和中國人很相似,見了面都是熱情的大呼小叫,吃起飯來也談笑風聲的。他們說西班牙語說得眉飛色舞,我除了懂一句西班牙語“HOLA”(你好)之外,什么都不懂,A.便常常給我做翻譯,一點不讓我有冷落的感覺。
他的朋友圈里有一個叫做L.(羅蕊拉)的女孩,后來我們也成了朋友。
轉眼間,來到加拿大已經快一年半了,終于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在一家500強公司加拿大財務總部做Junior Accountant.回顧這段時間,和大多數新移民一樣,有初來時的不適,有學習和奮斗,也有改簡歷和面試的痛苦。一直都在網上潛水,看了很多很多人的 經驗介紹,受益非淺。也去聽過財務講座,獲得了很多實用的信息。記得痛苦不堪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Looking for a job is a full time job》,鼓舞很大,于是安慰自己,等將來找到了工作,也一定要將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寫出來,回報大家。
**切勿忽略中國的工作經驗
我來加之前,在國內銀行做過三年的會計。抵加后在一家小的會計師事務做CO-OP,兩個月后留下來,再干了七 個月,這些工作經驗我都寫在了簡歷上。面試時,HR以及accounting supervisor和controller對我在中國的工作經驗一樣感興趣,后還到中國查了reference.等到后下offer時,他們居然都 不查我當時加拿大工作的reference了。所以我的感覺是,所謂的加拿大工作經驗只是個“敲門磚”,它讓雇主明白你具備了在加拿大工作的基本能力。但 大多數雇主也清楚,真正的技術和實際經驗,憑新移民的幾個月加拿大工作或者co-op,所得有限。
所以,求職者在中國的經驗要予以足夠的重視,一定要寫到簡歷上,面試時也要做好被問到的準備。
**CO-OP經歷十分重要
在 去CO-OP之前,我一直沒有信心去找工作,一是對自己的語言缺乏自信,二是怕自己不適應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于是我選擇了一家有CO-OP的 college,花了五個月時間讀了個diploma,然后去參加CO-OP.經過兩個月的CO-OP后,自己覺得無論是語言,還是環(huán)境的適應都提高了很 多,信心也增強了。
其實我在CO-OP剛開始的時候就發(fā)簡歷了,一個月后開始有面試,雖然在第二輪面試時被人拒了,但是讓我感到這段經歷還是十分被人看重的。
再 提一句,我就讀的college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好學校,我選擇它的原因就是因為學校的老師可以幫助你找到CO-OP的機會。我去的也不是什么大公司,只 是一個小會計師事務所(除了老板,就兩三個員工)而且是沒有PAY的。一開始也只是做一些打雜的活,但我一點都不介意,歡天喜地地干著,和同事也積極地交 流和合作,老板有時讓我加班到晚上八點我也答應了。這段時間的表現證明了我的能力,兩個月的CO-OP結束后,老板讓我留下來,這樣我才開始了在加拿大的 第一份工作。
我 這份工作的面試是歷次以來tough的,先是HR折磨了我近一個小時,問了很多關于我工作中的細節(jié),然后是accounting supervisor又問了我半個小時左右,再加上填表,回答一些書面問題等等,第一輪面試下來已經近三個小時了。說實話,到后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了。
第二輪面試見controller,還以為只是相相面,不會太長,沒想到居然也長達一個半小時左右。同樣問了工作經歷,學歷,工作中如何應對壓力,對自己的三年至五年計劃,包括具體的工作職責的描述,等等。所以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掉以輕心。
這 里有個小建議,如果在面試時碰到沒有回答好的問題,在寫感謝信時可以就這個問題再說一下。我在面試時被HR問到了一個問題,有些出乎意料,當時我被她問倒 了,不記得怎么搪塞過去了;貋砗髮懜兄x信時,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好好地回答了一下,相信是給了她一個比較滿意地答復,因為她回信時提到了“nice letter”。所以我認為即便有個別重要的問題沒有回答好,在事后還是可以補救的,但一定要好好想清楚,給出好的重點。
另外關于《KNOCK‘EM DEAD》還有一點想說的,其中有一本COVER LETTER的,里面有很多SAMPLE LETTERS,非常實用,我的感謝信和后來的一些信都是參考里面的模板寫的。
**補充
關于女孩子的面試服裝。以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好還是在加拿大買一套正式的面試服裝,因為款式上與國內的是不一樣的,于是我也花了一些投資。但不巧的是, 這份工作的第面試,正是夏天熱的時候,我買的卻是一套比較厚的西服套裝,不能穿。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一套幾年前在國內做的,相對不那么厚的長袖中膝 套裙,深紫色的,款式上中規(guī)中距,但面料很好,所以也沒有顯得特別過時。另外我配了一條好的珍珠項鏈,相信增色不少。
第二次面試時正好變天降溫,于是我在這兒買的那套厚的西服套裝就派上了用場。說得這么詳細的原因,是我覺得從國內帶來的的好衣服,也不一定要棄之不用,在合適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繼續(xù)發(fā)揮作用的。
另外,就是在面試的過程中可能會聽到雇主對你的贊美之詞溢于言表,這時候千萬不可飄飄然,以為offer有指望了,我是上了好幾次當了。有雇主對我說, 你很好,very qualified,還有有雇主對我說:我很喜歡你的personality,你很合適這份工作,結果這兩次我都沒有拿到offer,失望不已。我先 生告訴我說,老外都是這樣喜歡夸人的,千萬不可輕信他們。以至于面試這份工作時,supervisor也曾對我說:“I‘mimpressed”,我都堅 信這是“敵人的糖衣炮彈”,是用來迷惑人的,不到后拿到offer時不可相信。
以上是我通過幾次失敗和成功的面試總結出來的一些經 驗,希望對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有幫助。我的qualification也不算什么特別強的,只是來加后在先生的幫助下,對自己的學業(yè)和事業(yè)有合適的安排和計劃,有了清晰的目標后,行動起來就容易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