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下界叩診檢查(須向考官報告檢查結(jié)果)
2、腹部包塊(假定包塊位于左下腹)檢查(深部滑行觸診法);
3、膝反射(臥位、坐位均可,須口述正常表現(xiàn))
分別檢查右鎖骨中線、左右腋中線和左右肩胛線處肺下界的位置,考生向考官報告被檢者肺下界的位置(正常人肺下界再右鎖骨中線第6肋間,在左、右腋中線和左右肩胛線上分別位于第8和第10肋間隙)
4、提問:簡單描述馬蹄足的形態(tài),常見于什么病癥?
馬蹄足是指踝關(guān)節(jié)跖屈,前半足著地,形似馬蹄。常見于跟腱攣縮或腓總神經(jīng)麻痹
72號題:
1、右肺下界移動度檢查(須向考官報告檢查結(jié)果);
先于平靜呼吸時在右肩胛線上叩出肺下界,然后囑被檢者深吸氣后屏氣,同時向下扣診,在清音變實音時做一標(biāo)記;謴(fù)平靜呼吸,然后再深呼氣后屏氣,自上而下叩至實音,做標(biāo)記。測量兩標(biāo)記之間的距離即為肺下界移動度。考生向考官報告被檢者肺下界移動度(正常人為6~8cm)。
2、腹部液波震顫觸診檢查;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檢查(須口述陽性表現(xiàn))陽性表現(xiàn)為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向背部呈扇形張開。
4、提問:
簡單描述髕陣攣的陽性反應(yīng)及其臨床意義。
答:陽性反應(yīng)為股四頭肌發(fā)生節(jié)律性收縮,使髕骨上下移動,為膝反射極度亢進(jìn)、錐體束受損表現(xiàn)。
73號題:
1、心臟叩診檢查(要求叩出被檢者心臟相對濁音界,作標(biāo)記,報告測量結(jié)果)
左側(cè)從心尖搏動點所在肋間的外側(cè)2~3cm處開始叩診,心尖搏動不能觸及時從左第5肋間鎖骨中線外2~3cm開始,其余各肋間可從鎖骨中線開始。右側(cè)從肝上界的上一肋間開始,均向上叩至第2肋間。叩診順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內(nèi)。
2、振水音(須報告檢查結(jié)果);
考生將聽診器體件置于被檢者上腹部,同時,右手四指并攏于上腹部腹壁向下沖擊振動胃部,聽診有無氣、液相撞的聲音?忌蚩脊賵蟾媸欠衤劶罢袼。(正常人再餐后或飲進(jìn)多量液體時可有上腹部振水音,但若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次音,則提示幽門梗阻或胃擴張。
3、腹壁反射檢查
4、提問:腹膜刺激征包塊哪些臨床體征及臨床意義?
答:包括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提示局部或彌漫性腹膜炎。
74號題:
1、平靜呼吸時胸(肺部間接叩診檢查的方法和順序(須向考官報告叩診接茬結(jié)果);
叩診順序為自第2肋間隙從上到下逐一肋間進(jìn)行叩診,先檢查前胸,其次檢查側(cè)胸,最后為背部。叩診時應(yīng)遵循左右、上下、內(nèi)外對比的原則。
口述肺部相應(yīng)區(qū)域叩診音檢查結(jié)果:正常雙肺叩診為清音,心肺和肝肺重疊處為濁音。
2、膀胱檢查(須口述檢查內(nèi)容);
(1)視診恥骨聯(lián)合上方下腹部有無膨隆
(2)以右手自臍部開始,沿腹中線向下叩診,板指與腹中線垂直,逐漸向恥骨聯(lián)合方向移動(邊叩邊移),直至叩診音由鼓音變?yōu)闈嵋簦纯赡転槌溆螂字辖,下腹左右依同法叩診,叩出凸面向上的半圓形濁音區(qū)。
3、膝反射(臥位、坐位姿勢均可,須口述正常表現(xiàn))
4、提問:
請說出坐位時正常心尖搏動位置和范圍。
答:坐位時正常心尖搏動位于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nèi)0.5~1.0cm處,搏動范圍直徑約2.0~2.5cm。體型瘦長或肥胖者可下移或上移一個肋間。
75號題:
1、肺下界叩診檢查(須向考官報告檢查結(jié)果);
2、肋脊角叩擊痛檢查;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檢查(須口述陽性表現(xiàn))
4、提問:敘述正常胸部叩診音分布情況。
答:正常肺野為清音,心臟和肝臟重疊處為濁音,肝、心臟部位是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