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復習時間的安排上,我因為并不想當公務員,所以沒有認真去準備,就做了030405年的三套真題而已,這方面不是很有發(fā)言權,但是考完下來,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個人覺得時間不應該平均分配,象數(shù)列題,圖形題,邏輯題,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復習,因為題目的類型決定了這些題目花樣不多,象數(shù)列題就那幾種類型,多做些題應該可以做到熟能生巧,節(jié)省時間和提高正確率的。但是象閱讀理解、資料分析、數(shù)學計算、常識題等,個人認為做過兩次真題,知道出題的模式就可以了,這些能力很難*一段時間的復習能有多大的提高的,不用花費時間在做練習、看教材上。如果是考地方公務員,那么復習重點應當放在公共基礎知識上面,這次我也考了上海的公務員,呵呵81-130題反正是做得大眼瞪小眼,所有題目差不多都是瞎猜的,所以居然提前了半個小時交卷。。。 其次呢,我主要還是說說一些考試時候節(jié)省時間的技巧吧。這次考試出來后我同學基本上說有20題左右沒有時間做,我基本上做完了,差兩題,還是有點經(jīng)驗和教訓的。有些東西大家應該都知道的了,比如發(fā)試卷時就開始作答,比如填涂答案的時候做十題一填五題一填什么的,我主要說做題時候的一些感覺吧。1、數(shù)字序列題一定不要花太多時間,非做出來不可的想法,因為這種題有時候是要看運氣的,一開始想對頭了幾秒種就搞定,象得不對路可能一直都做不出來,所以換了一兩種方法還沒弄出來,建議直接放棄了,我這次考試就是在數(shù)字序列題里花了太多時間,做完前35道題好象就花了40分鐘,直接導致后面時間不夠用。當然放棄也不是完全放棄,從答案里面有時候是可以猜出比較象的一兩個備選項的,這個建議復習做題時自己總結了,比如數(shù)字依次遞增遞減的題,根據(jù)增減的幅度很多時候是可以排除掉一兩個選項的。2、數(shù)學計算題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去找巧方法,任何題目都直接列方程死算!我考之前這樣跟同學說我的想法,他們都笑話我。。。。不過結果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幾乎所有的題都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做出來,這樣的方程很好列也很好解,只是計算量有的題會有點大,比如這次那個什么兩條路種樹的題,但是,如果你去想巧方法的話,很多時候不一定能想出來,這個時間就白費了,但是列方程是一看題目應該人人都會列的,再說,就算想出來,花的時間也未必比死算少多少,總之不劃算就是。資料分析題也是,每道題就死算就是了,實在你覺得自己算數(shù)的速度有點慢,這個應該好練習的(聲明:我是文科生,對數(shù)字并不特別敏感)3、閱讀理解的題目,語法方面的題目和常識題,第一眼覺得對的,就選它了!不要在兩個相似的答案間反復對比,花不起這個時間。做閱讀理解可以根據(jù)題目來倒看文章,而且很多時候不用通讀全文,很多時候也可以借助你自己的常識去直接做題。4、做任何題目,答案一旦選定,無論如何不花時間去檢查,我這次就是中間趕回了很多時間,在做最后的資料分析題時覺得時間很充裕,居然每道題做出來后還去檢查。。。。5、做邏輯推理題的時候,采用排除法是最快的,一個一個答案來,假設其是對的,看有沒有矛盾之處,如果確定沒有矛盾,不能排除掉,那么就選擇它,不用每個答案都去驗證一次;6、如果再讓我考一次,分數(shù)不敢說能提高,但是題目一定能做完的。我覺得事先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制定好各部分的時間還是有一定幫助的吧,至少不用象我考試的時候那樣,一會覺得完蛋了做不完了,一會又覺得可以松口氣什么的。 w uY-f4 最后呢,還有一些考試的心態(tài)啊什么亂七八糟的小問題,不過這些大家都至少是本科畢業(yè)了,身經(jīng)千百戰(zhàn),誰也不比誰少多少~ 我就不羅嗦了,今天是06年的第一天,希望大家都能有好運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公務員實在考不上,天也不會塌下來的,現(xiàn)在我寢室的一個同學簽了安永,就算我能上廣州海關,我也情愿跟他換。。。。。 關于我的兩篇文章的補充意見 我的兩篇文章《2006年申論命題揭秘》和《北努斗吐血推薦2006年申論速成》在相繼發(fā)表后,引起大家的關注,同時也有人對我提出了種種質疑,在此我做點補充。我是2003年11月份參加的2004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筆試,分數(shù)144.2(行測68.7,申論75.5),我于2004年1月中旬研究生考試結束的第二天在北京的對外經(jīng)貿大學的博學樓上參加了商務部組織的面試,我沒有通過面試。我于2004年春參加陜西省直機關公務員考試,分數(shù)148(行測67,申論81),順利通過面試、體檢、政審等各項環(huán)節(jié)并最終被錄取。還有一點我可以聲明,我在校期間量的時間是用來準備考研的,我報考了北京大學2004年法律碩士,但是沒有成功,考公務員是權宜之計,純屬無心插柳柳成陰。 我相繼發(fā)表看法,只是為了給準備考試的朋友們提供一點借鑒,我的兩次筆試分數(shù)并不算很高,不存在所謂王婆賣瓜的問題。我的文章只是給大家提供了一種思考的模式和想象的空間,請大家在具體考試和練習中注意鑒別和應用。知識決定命運是一句名言,我在這里要說的是觀念決定命運,為了用實踐來進一步檢驗和豐富我的有關公務員考試的理論,我再一次報考了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商務部,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駕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吧! 二、關于行測的答題順序 這個是朋友們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就收到過多封關于此問題的來信。我個人的看法是哪個部分你最熟練并且得分率就放在最前面做,然后再按照試卷的自然順序依次答題。我在此給考生朋友特別是第一次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應屆畢業(yè)生朋友們強烈推薦一種答題順序:上來首先把常識部分、資料分析部分的題目搞定,再做言語理解與表達,數(shù)量關系,最后完成判斷推理。這個順序的布置原理是綜合了多種考慮的,首次參加公考的人會感到緊張而無所適從,從常識部分、資料分析部分入手可以找到信心,這兩個部分的總體難度不高,又特別需要細心和冷靜,放在最前面趁著頭腦最清醒最有活力的時候做,既能保證基本分數(shù)拿到手中,又能為后面節(jié)省的寶貴時間,是一種經(jīng)濟實惠的打算。接下來要做言語理解與表達,由于剛完成比較瑣碎的資料分析,做言語題目起到一種舒緩神經(jīng)的作用,感覺比較好,并且這部分也是比較講究細致入微。最后向數(shù)量關系和判斷推理開炮,這兩個部分是全卷的難度系數(shù)的題目,考生們在這里出錯的題目是慘不忍睹的,所以放到最后來完成,既可以保證信心,因為前面的題目都做完了,也可以用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將會大大提高得分率。請朋友們在考前做模擬演練一番,感受一下效果,這也是我一直在考試中的答題順序。 接下來我分項解析,按照五大板塊的結構進行具體解剖。 三、關于數(shù)量關系部分 (一) 數(shù)字推理 數(shù)字是人的智力啟蒙開發(fā)的最早訓練,看到一個蹣跚學步的兒童會數(shù)100個數(shù),人們就會夸他很聰明。其實學習從1數(shù)到100的過程就是一個熟悉數(shù)字和數(shù)字推理關系的過程。目前這類題目傾向于越來越難。值得注意的是做題要充分把握隱含規(guī)律,要知道一些表面看來很嚇人的令人頭大的復雜排列,仔細考察,也不過是由一些簡單的排列規(guī)律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復合演化而來的。 推薦使用:最困難的題目有三種: 1、等差等比混合數(shù)列如:16,8,8,12,24,60,(180)。 2、隔數(shù)列與等差等比混合數(shù)列的組合如:3,1,5,1,11,1,21,1,(43)。 3、數(shù)字模型推理(2003年B類第8題) 對付此類題目沒有什么特別的竅門,借用歐陽修《賣油翁》里的一句話:我亦無他,唯手熟耳! (二) 數(shù)學運算 關鍵在于分類把握,熟練掌握比例、路程、工程、植樹、預算、日歷、時間、年齡、和倍、和差、差倍、混合溶液、雞兔同籠這13大類問題,并在練習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類型就歸類分析,直至爛熟于胸。目前這類題目有三大傾向:第一傾向,題干表述加大了數(shù)學模型的修飾和模擬力度,語言表達趨向復雜化。比如,2005年47題走電梯,50題國際會議。第二傾向,“老瓶裝新酒”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如2005年43題行船、44題硬幣、45題調查、47題爬電梯都是過去的同一類問題的新變異。第三傾向,干擾項的干擾力度越來越大,如2005年45題調查。 qj* BV 對付此類問題關鍵在于歸類和總結,重點是路程追擊問題(2003年A類14題,姐姐弟弟小狗的循環(huán)追擊問題)、幾種數(shù)學模型混合的分配問題(2004年A類44題,分遺產(chǎn)問題)、工程預算問題(2004年A類48題,筑墻用磚問題)。這就好像小孩子學說話,用已經(jīng)掌握的舊東西來嘗試新東西,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子,看見電視上鞏麗說的廣告詞:心隨我動、大洋摩托。他會跟著說:心隨果凍,大洋摩托。如果你感覺時間緊張,模擬題目也可以不做,多看看往年的真題完全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shù)。 四、關于常識判斷部分 常識部分多為常見的問題和較為通俗的知識,2005年的偏重法律知識是一種大膽常識。對付常識問題要快速求解,往往第一印象就是正確的答案,再仔細想下去就可能出錯。另外對付困難的題目的我個人的辦法就是找那個離現(xiàn)實生活最遠最不容易理解看似最不合理的選項靠去。比如:2004年A類96題,“一絲不茍”的“絲”的本意是() A計量單位B絲線C絲綢D發(fā)絲,哪個離現(xiàn)實生活最遠?肯定是A。 還有一種辦法是用常識歸類,大膽想象,比如,2004年A類104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出處?這句話是一種基于正確判斷是非曲直的至理名言!墩撜Z》是中國的圣經(jīng),核心內容是儒家的基本格局:闡述外在行為規(guī)范的“禮”和內在精神原則的“仁”。《荀子》主要內容是荀子的著述,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為此朱元璋下令斷了后世供奉他的香火。《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而《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編的皇家教程,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就像書名一樣,是為皇家提供借鑒的。那么你發(fā)揮想象,這句話最有可能出自哪本書? 五、關于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其實就是以往考試中的閱讀理解,的不同是,現(xiàn)在題目傾向于出小段文字,沒有大段大段的材料,大段材料的考察這部分功能可能已經(jīng)移植給了申論。小段的材料主要的問題是兩個:時間緊張;準確理解題意并排除干擾項。我看過的一部蘇聯(lián)反戰(zhàn)影片里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蘇聯(lián)戰(zhàn)士突然接到命令立即開赴反法西斯前線,他的剛結婚還一塊度蜜月的妻子瘋狂的摟住他的脖子,拼命的親他,吻他。那么我問你,你說他們的吻有沒有味道?言語理解與表達就是這樣的情形,一段文字,時間很短,可能還來不及仔細品味就必須馬上選出答案。這里主要靠對文字的敏感和快速反應。坦率的說,本部分和常識部分是最難以短期之內提高的。我個人的意見是,先看選項,再讀題干。還有就是選答案要仔細考察那些很反常很另類的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