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故事 篇一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為救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免于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后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fā)給很優(yōu)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結(jié)果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xiàn)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nèi)藶榈卦斐傻臑牡溋?”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背著雙手在府門里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2.寓言故事 篇二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zhuǎn)悠,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有何證據(jù)?”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zhuǎn)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xiàn)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3.寓言故事 篇三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xù)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diào)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qū)嵲谑翘呙髁,您所說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jié)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墒堑诙瓴纴頃娮悠跁r,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jīng)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4.寓言故事 篇四
墨子在經(jīng)過一家染坊時,觀察工匠們將潔白的絲織品分別放進熱氣騰騰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曬時就變成不同顏色的織物了。工匠們工作得非常辛苦而仔細。墨子認真地觀看了染絲的全過程后,頓有所悟,不覺長嘆一聲,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都是潔白的絲織品,而今放到青色顏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變成了青色,放到黃色顏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變成了黃色。所用的顏料不同,染出來的顏色也隨之不同。假如我們將白絲先后放到五種不同顏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會轉(zhuǎn)變五次顏色了。如此看來,染絲的時候,人們就不能不慎重從事啊!
接著,墨子又從染絲的原理引伸開去,進一步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深深地感到,其實在人世間,不僅是染絲與染缸的顏料有關,即使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不也存在著一個會染上什么顏色的問題嗎? 這則寓言提示人們,對于一個涉世未深、純凈無瑕的青少年,當他身處五顏六色的社會大染缸之中時,肯定要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擇善而從,以促使自己更安康地成長。
5.寓言故事 篇五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考,經(jīng)常做出一些糊涂事來惹人家笑話。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咸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好像淡了一些,就順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里。這時,鍋里的湯已經(jīng)加上鹽了,而木勺里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么還是這么淡呢?”
于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里,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終究在哪里出了差錯,照舊還是去嘗勺里的湯。勺里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里的湯鹽還是不夠,于是又往鍋里舍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里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復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jīng)他這么一折騰,已經(jīng)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日真是活見鬼了,為什么鹽都快要加完了,鍋里的湯卻還是咸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進展轉(zhuǎn)變的,我們?nèi)艨偸峭ㄟ^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狀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么兩樣呢?
6.寓言故事 篇六
有一個人背著一把大弓,四處游歷。他那張弓的確是美麗,雕花的弓彎,上好牛皮條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無用武之地。有人上前新穎地問他說:“為什么只見你有弓而沒有箭呢?”那人驕傲地回答說:“我的弓是的弓,惋惜還沒有發(fā)覺可供它運用的箭!”又有一個人拿著一支箭,處處轉(zhuǎn)悠。他那支箭的確是支好箭,箭頭包著銀,犀利而閃閃發(fā)亮,箭尾上帶著美麗的羽毛?墒沁@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這個人手中,不能實現(xiàn)它高遠的抱負。有人走過去不解地問:“怎么你只是手里拿著一支箭空轉(zhuǎn)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為然地笑笑說:“我這支箭太好了,獨一無二,惋惜還沒有見到能發(fā)射它的好弓!”
這兩個人的話被后羿(yi)聽見后,后羿馬上找到那個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個有利箭的人,對他們說:“你們的弓和箭的確都是上好的?墒,你的箭再好,不用弓發(fā)射,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閣或被你永久地握在手中。再說你的弓,再好的弓假如沒有箭,也只能是張空泛無用的弓。”
這兩個人聽了后羿一番話,好像有些明白了。于是后羿對他倆說:“來,把你們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來教你們射箭,你們再來真正體味一下你們的弓和箭好在哪里吧!”
這個故事告知我們,有些事情是相互依靠對方而存在,通過對方才能顯示出它本身的光芒來。假如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而片面地強調(diào)一面,那就很難使之發(fā)揮出真正的優(yōu)勢來。
7.寓言故事 篇七
薛道衡是北朝時代人,他詩作得很好,聞名于當世;所以,常常有慕名人前來求教于他。有一次,齊國邀請他前去觀光,因為當?shù)厝嗣襁^于熱情,他不忍拂逆他們好意,就一向這樣在那住了下去。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間又到了正月初七,也就是俗稱人日,薛道衡就在這一天作了一首紀念人日詩。這時,齊國有個慕名者前來拜訪薛道衡,看到他作詩,就念著頭兩句:“立春才七日,離家已半年。這是什么詩呀?”那個人失望問,“人家都說薛道衡很會作詩,但這首詩中說是什么話呀?看來只是虛有其表,被人誤傳罷了!蹦侨苏f著,又接下去看后面兩句詩:“人歸落雁,思發(fā)在花前!边@時他不禁大加贊賞,點點頭說道:“薛道衡詩果然名不虛傳。”
“名不虛傳”成語,就這樣成了恭維之詞,它本來是指一個人既然有了名氣,必須會有些本領,絕不會是虛傳。此刻則廣泛被運用,只要看到別人有好表現(xiàn),都會用“名不虛傳”這句成語來夸贊他。
8.寓言故事 篇八
戰(zhàn)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準備出兵攻打燕國。為了避開一場國破家亡的戰(zhàn)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游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只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非常溫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適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只鷸鳥飛過來,靜靜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快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假如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干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非常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日不松開你的嘴,明天也不松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里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愿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于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非常輕易地就撿了個廉價,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快樂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fā),假如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里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么區(qū)分呢?”
于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當熟悉到,有頭腦的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索一下,權(quán)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沖突而相互爭斗,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9.寓言故事 篇九
夏天到了,小狗吐著舌頭熱得直吐氣。蟬在樹枝上叫著:知了、知了……小動物們都長高了一節(jié)。就在這時,小狐貍正在偷又大又嫩,而且肥的像皮球的雞?杀晦r(nóng)夫發(fā)現(xiàn)了,農(nóng)夫像光似得飛奔去抓小狐貍。可小狐貍動做比農(nóng)夫還要快,可甩掉農(nóng)夫之后。小狐貍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水豆般的珠汗坐著滑滑梯直往下流。
長頸鹿再吃著又嫩又大的葉子,不時還哼起曲子來。走著走,就遇到了正在休息的小狐貍。
它們倆個,看著對方都起了遐想。
小狐貍想:如果我有那雙腳,我一定不會累。
長頸鹿想:如果我有那雙腳,我一定會很方便地吃葉子。
它們都很想換,就在愿望臺上許愿,果真它們都如愿所常了。它們真換腳了!
小狐貍這次去偷又肥又大有嫩,而且很珍貴的燒鳥。因為它知道自己跑得很快?杀灰粭l又大又兇狠的獵狗發(fā)現(xiàn)了。小狐貍腳急手忙地跑,可好幾次被絆倒,要不是狗去吃飯,可沒有那么幸運了。小狐貍像這腳不好,我不要了。
長頸鹿在快活地走,肚子餓了,就開始吃葉子,可一抬頭,沒有葉子,還在原地,長頸鹿很急,就活蹦亂跳地往上跳,可還是不行。長頸鹿也不要這一雙腳。
只好去許愿臺許愿,碰巧看見了小狐貍,它們倆,衣裝不整,頭發(fā)也爆成爆炸頭。
它們都不理對方。都去忙著許愿,。∷鼈兊哪_很快就變回來了。很開心,它倆,恍然大悟。原來,它們想的一樣。
它們握了握手,成了永遠的朋友。
這告訴我們,只有自己的腳或別的,一定要珍惜,因為只有一個。
10.寓言故事 篇十
山羊公公老了,小白兔瞧不起他,要和他比賽割草。山羊捋捋胡須,說:“那好,你緊挨在我的右邊割,看誰第一。”小白兔同意了。他們來到草地上,山羊公公一直走到草地中心,轉(zhuǎn)著圈兒割起草來,小白兔緊靠著他也急忙割起來?墒,圓圈越割越大,小白兔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怎么也趕不上山羊公公。
過了一會兒,山羊歇下來,拿出磨刀石,不慌不忙地磨起鐮刀來。小白兔見了,暗暗高興,打起精神加快割。山羊磨好鐮刀,又開始割草了,這時,山羊割得更快了。最后,小兔累倒了,他認輸了。
山羊公公扶起小白兔,笑著對他說:“你很有膽量和勇氣,可還缺少智慧呀!”
小朋友,想想看,是這樣嗎?
大啟發(fā):
為什么小白兔總也趕不上老山羊?因為轉(zhuǎn)著圈兒割草,小白兔所走的路程會越來越長,自然也就會消耗更多的體力了。小白兔只會憑著“膽量和勇氣”一味蠻干,而老山羊卻用“智慧”巧妙地割草,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定要尊重長輩,還要學會向長輩學習動腦筋。
11.寓言故事 篇十一
船夫在河里劃著槳。風吹過來,對船夫說:“我送你一程吧,這樣你就不用這么費力了!
船夫高興地說:“好呀好呀!
于是,風吹著船往前飄去。
船夫雖然輕松了,可還是覺得劃槳是件麻煩事,便對風說:“風啊,你能不能加大點力度,這樣我就不用劃槳了。”
風說:“可以呀。”
于是,風加大了力度,吹著船迅速在河里行駛。
船夫舒服極了,心想:既然有風了,我留著槳還有什么用呢?
于是船夫?qū)舆M了河里。
過了一會,風停了,船在河里不動了。
船夫急了,大喊道:“風啊,你可不能扔下我不管呀!
風的余音從遠處飄來:“我?guī)偷昧四阋粫r,卻幫不了你一世啊!”
12.寓言故事 篇十二
一個奴隸想獲得自由!澳敲,請你光著身子到的山頭上過一夜!敝魅苏f。奴隸義無反顧地去了,為了他的自由。晚上的風,像刀片一樣切割著他的身體。他不停地蹦跳,依然擋不住寒冷,還是不停地哆嗦。快要熬不住的時候,他看到了月亮。他想,那是多么旺盛的一堆篝火!他對著它伸出雙手,似乎感覺到了一絲溫暖,使他挨過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他回到主人的莊園,主人問他這一夜是怎樣度過的。他說他把月亮當成了一堆篝火……“我不能給你自由,因為你用月亮取暖了!敝魅藫u著頭說。奴隸哀求主人再給他一次機會。主人說:“好吧,但今夜你不能看月亮。”為了自由,奴隸又一次來到了高高的山上。冷風像無恥的匪徒,專門搶劫人身上的溫暖。奴隸使勁蜷縮著身子,依然無法抵擋那瘋狂的劫掠,他身上所有的溫暖瞬間便被搶劫一空。他孤零零地坐在高高的山頭,和寒冷對峙著。自由在蒼茫的遠方向他招手,那是他心頭上的火焰。為了不看到月亮,他背轉(zhuǎn)了身體。那個夜晚,像一輩子那么長,他真的有些快熬不住了。這時,他無意間抬頭看到了星星,他想,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多么像一閃一閃的燈籠啊,把它們握在手里,也可以暖暖身子吧。雖然沒有篝火那么溫暖,卻也可以不至于讓他的身體僵硬。他便對著星星不停地喃喃低語:慈悲的燈籠啊,借我點光熱吧。就這樣,他終于熬到了天亮。
主人聽了他的經(jīng)過后,對他說:“我還是不能給你自由,因為你用星星來取暖了!薄澳氵要你的自由嗎?”主人輕蔑地問。
“是的,我要!彼麍远ǖ鼗卮稹!澳敲,你不能用月亮和星星取暖。你只能靠你自己!
為了不讓他看到月亮和星星,主人蒙上了他的眼睛,并捆了他的雙手。“去吧,為了你那該死的自由。”主人派人把他送到了死神的山頂。
連無情的風都有些同情他了,這天夜里不再呼嘯。即便如此,那山頂?shù)睦湟沧阋园岩粋人凍僵。他在黑暗里蹦跳著,他給自己打氣:過了這個夜晚,就會得到自由!但風終究是無情之物,半夜的時候又開始肆虐起來。他躲進了一個巖洞里,瑟縮成一團。他開始想念月亮和星星,他抬頭,卻再也看不到月亮和星星,到處都是黑暗。他的身體慢慢地僵硬了。
恍恍惚惚之中,他感覺到火光沖天,碩大的太陽正暖融融地烘烤著他。他來到了天國,他終于得到了他的自由。
上帝通過奴隸的口,向世人傳諭:沒有詩意的月亮和星星,人的靈魂便會慢慢僵硬,因為它再也沒有辦法取暖。
13.寓言故事 篇十三
有著這樣一個關于猴子的經(jīng)典實驗,把五只猴子關在一個籠子里,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只猴子都會一身濕。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jié)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濕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后,發(fā)現(xiàn)全是這樣。于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淋濕。后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放出來,換進去一只新猴子。這只猴子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jié)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打了一頓。因為其他四只猴子認為新猴子會害得它們被水淋濕,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新猴子嘗試了幾次,總是挨打,卻拿不到香蕉。后來實驗人員再把一只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只新猴子。這只另外的新猴子看到香蕉,也是一如原來所發(fā)生的情形,總是被打得很慘,只好作罷。后來一只一只地把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但是它們都不知道為什么,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其他猴子打。據(jù)說這個實驗是研究人類道德起源的。但從這個故事里,猴子們都由于失敗的經(jīng)驗變得膽小害怕,不再敢越雷池一步。
你知道人們是如何訓練跳蚤的嗎?
實驗者訓練跳蚤時,是把它們放在大玻璃瓶中,用透明的蓋子蓋上。這時跳蚤會跳起來,撞到蓋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蓋子。隨后不久,你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跳蚤繼續(xù)跳,但是不再會跳到撞到蓋子的高度。等你拿掉蓋子,雖然跳蚤還在繼續(xù)跳,但不會跳出大玻璃瓶之外了。
14.寓言故事 篇十四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jīng)》時,一年逾百歲、鶴發(fā)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見老翁。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崩衔痰靡獾卣f:“我今年已經(jīng)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xiàn)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房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xiàn)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取石頭?”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崩献訐犴毿χ鴨柪衔蹋骸盀槭裁茨?”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老翁說:“當然石頭了!崩献俞屓欢φf:“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于人于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崩衔填D然大慚。
15.寓言故事 篇十五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jīng)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樣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崩像R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樣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只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的很哩!昨日,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明白怎樣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他:“怎樣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說:“是呀!牛伯伯也這么說。
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媽媽說:“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眿寢層H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我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明白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樣你不要命啦!”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細心地趟到了對岸。
原先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16.寓言故事 篇十六
楊時求學宋朝有一個人叫楊時,從青少年時起就非常用功讀書。后來他雖中進士,卻不愿做官,于是便繼續(xù)拜師求學。
當時,程顥、程頤兩兄弟做學問名氣頗大,楊時便拜程顥為師。后來,程顥去世,他又拜程頤為師。盡管這時他已經(jīng)40歲了,但對老師仍是謙恭。
有一天,吃罷午飯后,楊時為了請教一個問題,便約同學游酢一起去找程頤。到老師住所后,發(fā)現(xiàn)他正在午睡,楊時不愿打擾,于是便在門外安靜等著。
這時,天上突然飄起大雪。他和同學凍得渾身發(fā)抖,卻仍不愿敲門。過了好久,程頤醒了,打開門才發(fā)現(xiàn)門外積雪已一尺多深,而楊時、游酢卻在門外雪地里等了很久。
寓意: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尊師重教是做學生的美好品德。學習不僅要虛心向老師求教,更要刻苦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