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精選15篇)

時間:2025-07-14 13:41: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精選15篇)#】當(dāng)少年們站在成長的路口,對世界的認(rèn)知逐漸深入,他們不僅需要廣闊的知識滋養(yǎng),更渴望從榜樣的經(jīng)歷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15篇故事,就像一座穿越時空的橋梁,帶孩子們走進那些閃耀在歷史長河中的名人世界。

1.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一

  王永慶的父親是一位茶農(nóng),收入微薄。在王永慶九歲的時候,父親得了重病臥床不起,于是王永慶開始和母親一起承擔(dān)家庭重任。

  王永慶十五歲時從學(xué)校畢業(yè)了,便開始在茶園做雜工。接著他又在嘉義縣的一家米店當(dāng)起了學(xué)徒。但只做了一年,他就決定自己開米店。

  老板好當(dāng),好老板卻不好當(dāng)。此時,嘉義縣雖然不大,卻已經(jīng)有大小近三十家米店了,米行的競爭已經(jīng)十分激烈。當(dāng)時王永慶是個只有二百元本錢的小老板,要在競爭激烈的米行立住腳,可以說他絲毫不占優(yōu)勢。他只能在一條不起眼的巷子里租一個特別小的店面,這樣小又沒有名聲的米店,誰會主動光顧呢?所以在剛開張的那段日子里,他生意冷清、門可羅雀,如果這種情況繼續(xù)下去,房租都有可能成為很大的問題。

  別看王永慶才十六歲,他卻能冷靜地分析自己家米店沒生意的原因。首先,他注意到隔壁的日本米店,顧客因為習(xí)慣的原因,喜歡去那里。進而,他考察了城里其他米店的情況,基本上把每家米店的經(jīng)營特色都琢磨了一遍。這時,他王永慶發(fā)現(xiàn)自己對手的實力真是不可小瞧,然而他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年輕氣盛的王永慶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上門推銷服務(wù),他親自背著米挨家挨戶地去推銷,這樣一天下來,不僅把自己累得半死,買米的人也不多,這是怎么回事呢?連著幾天晚上王永慶都睡不著,是呀,誰會輕易相信一個小商販的上門推銷呢?那么該怎樣取得對方的信任和認(rèn)同呢?

  王永慶翻來覆去地回憶自己推銷時的一舉一動和對方的反應(yīng),后王永慶決定還是在自己的米上做文章。原來當(dāng)時在中國臺灣,因為大多的稻田還是靠農(nóng)民的雙手來收割,加工的技術(shù)也很落后,所以米里往往會存留很多小石子或土塊等雜物。這樣,人們在做飯的時候,都必須把米淘好幾次,他總是會聽見主婦們抱怨買的米不干凈,淘起來太費事。想到這個細節(jié),王永慶立刻來了精神。

  大早上,他就和兩個弟弟開始忙活了,他們細心地把米里的秕糠還有小石子等雜物揀出來,然后再賣。

  王永慶這樣做的時候,有人問他:“你這樣做,米的分量就會比你進貨的時候少了,這樣你不是要少掙很多錢嗎?”

  王永慶笑著說:“有時候錢不是這樣計算的,只有我的米質(zhì)量比別人的好,大家才會買我的米,如果我的米賣不出去,利潤再大也沒有用,做生意得實實在在,這樣掙的錢才穩(wěn)當(dāng)!

  這話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王永慶的米質(zhì)量好的消息就被大家傳了個遍,再加上價錢并沒有因為米的質(zhì)量好而提升,所以大家都樂意來他這里買米,米店的生意就這樣漸漸紅火了起來。

  王永慶實在是個有心人,他一邊賣米,一邊和顧客聊天,不久,他就把經(jīng)常來買米的顧客的習(xí)慣和家中情況了解了個大概。于是,針對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顧客,他就開始了特殊的服務(wù)——主動送米上門,這下,大大方便了那些老年人。

  老人們直夸這個小伙子懂事、體恤顧客、細心、待人熱誠。于是,老人們又給王永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議,比如說,希望王永慶能夠提供更多的有特色的服務(wù)。

  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下面的現(xiàn)象:王永慶送米,不僅把米送到顧客家中,還會主動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看到主人家的米缸里還有陳米,他一定會將陳米倒出來,仔細地把米缸擦干凈,然后再把新米倒進去,后才將陳米放到新米的上面,主人家看到這種情形,不由得心生感動。因為這樣周到的服務(wù),王永慶卻沒有另外多收任何費用。

  細心的王永慶還會把顧客的米缸容量悄悄記在心里,在閑話家常中問清顧客家里平常有多少人吃,具體到有幾個大人、幾個小孩,甚至是顧客家中每個人的飯量如何,他都會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細心地推算出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仔細地記在自己隨身帶的本子上。估計時間到了,不用等顧客上門買米,他就會主動將米按需要送到顧客家里去。

  這樣,王永慶的米店由初的每天賣不到十二斗,到每天能賣一百多斗。而且生意形成了良性的循環(huán)后,王永慶又開始籌辦碾米廠,進而又經(jīng)營起了木材生意。這個沒有高學(xué)歷的老板卻有著世界性的眼光,終成了世上有名的商人之一。

2.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二

  陽春三月,溫暖的陽光照在剛剛穿上新裝的樹枝間,斑斑駁駁的樹影投射到樹下,幾個七八歲的孩子正在樹下比賽寫字。

  “請看,這是我寫的‘飛’字,漂亮吧?”一個小男孩得意洋洋地說。

  “你那個算什么!看我寫的‘鳳’字,才叫龍飛鳳舞呢!”另一個小男孩不甘示弱地說。

  這時,只見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手里拿著一支特大號的狼毫神氣十足地說道:“大家瞧好了,我要寫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字,看誰能超過我!”說著,他就在自己面前雪白的宣紙上寫了一個“大”字,寫完后還帥氣地把筆往旁邊一扔,好像他真的是天下第一,再也沒有人比他寫得好。

  恰好這時,有位賣豆腐的老人挑著擔(dān)子走了過來,看到了這一幕,趁著放下?lián)有菹⒌墓し,來觀戰(zhàn)了。這可是一位熱心的老伯伯,他拿著這張看看,又拿起那張看看。孩子們見有大人關(guān)注他們的作品,更來勁了,嘰嘰喳喳吵鬧著說自己寫的字好。誰知,老伯伯看完后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這些孩子莫名其妙,他們齊聲說道:“老伯伯,難道您寫的字比我們的好?”

  老伯伯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我只是個賣豆腐的,并不會寫字。可是我走南闖北的,字好字壞我還是能夠分清楚的。你們寫的字呀,就像我賣的豆腐一樣,沒有筋骨,軟塌塌的,看著沒精神。”

  其中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叫柳公權(quán),他可是很自負的,聽到有人說他的字沒有精神,很不服氣,問道:“你說你見多識廣,那你說說誰比我們寫得好,也讓我們見識一下!

  老伯伯笑著捋了捋胡須說:“比你們幾個寫得好的人還真不少。如果你們想開眼界,就到華原城去看看吧,那兒的大街上有個人用腳都比你們用手寫得字好。”

  聽老伯伯這么說,幾個孩子都說老伯伯在吹牛,哪里有人用腳寫字比別人用手寫得還好的!可是,老伯伯卻不再多解釋,挑起他的膽子,伴著清脆的梆子聲走了。

  小男孩們一下子失去了比賽的興致,大家紛紛收起了筆墨,玩別的游戲去了,只有柳公權(quán)念念不忘:“真有人能用腳寫字,還比我寫得好?我一定得去看看!

  回到家,小公權(quán)就纏著大人要進城去,他說他要去看一個用腳寫字的人,那個人就在華原城的大街上。家人見他對這件事這么認(rèn)真,也就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在華原城的南大街邊有棵高大的槐樹,槐樹下圍著一群人,不時有人發(fā)出驚嘆聲。小公權(quán)踮著腳,伸著脖子還是看不到里面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擠到了里面,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人,坐在樹下,他左腳壓著紙的一邊,右腳夾著筆,正在全神貫注地寫著一副對聯(lián)。他筆下的字遒勁有力,字字傳神,仿佛萬馬奔騰般撲面而來。作品完成了,人們有的嘖嘖稱奇,有的豎起了大拇指。

  小公權(quán)這才如夢方醒,他想起昨天自己和小伙伴們的比賽,覺得臉有些發(fā)燒。這時,他竟然忘記了自己是在大街上,俯身便拜:“老人家,柳公權(quán)愿拜先生為師,先生可否傳授我寫字的方法?”

  這位寫字的殘疾人卻淡淡一笑,放下筆,抬了抬下巴,示意柳公權(quán)起來。他搖了搖頭,說:“我哪里敢稱先生,我不過是個以賣字為生的人罷了,不敢稱先生的。我比你年長,就送你幾句話吧。”他熟練地用腳重新鋪好了紙張,寫道:“寫盡八缸水,硯染撈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孩子,這就是我寫字的方法,我用了五十多年的時間還沒完成自己的目標(biāo),學(xué)習(xí)的路還很長呢!”

  柳公權(quán)聽了寫字老人的話,想到自己昨天還與人爭第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他認(rèn)真地向這位老人道了謝,默默地回家了。

  到家后,他再也不敢輕易夸口自己的字天下第一了,而是認(rèn)真地練字,不論寒冬還是酷暑,從不間斷。他還虛心地向當(dāng)時的書法名家學(xué)習(xí),不斷修正自己的字體,終于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3.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三

  魏源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更重要的是,他是早主張向西方學(xué)習(xí)的革新家之,做到這一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參天的大樹也是從小苗苗一點兒一點兒長成的,我們從魏源小時候的故事中就能看出點兒門道。

  魏源的爺爺是個很有學(xué)問卻隱居起來的高士,父親是當(dāng)?shù)赜忻淖x書人。出生在這樣的詩書世家,使得魏源具有了得天獨厚的成長空間。他從小就喜歡埋首書本,不認(rèn)識字的時候就開始親近書本,那些大人看了還覺得有些枯燥的畫稿圖譜,他竟然看得津津有味。這可把爺爺高興壞了,他對自己的兒子說:“這孩子眉間有股子靈氣,不要把他當(dāng)成尋常的孩子來教養(yǎng)!

  等到魏源真正拜了孔廟、進了學(xué)堂后,更是天天早起晚睡地讀書,常常獨自挑燈夜讀到天明,白天又早早地去上課,從來不需要家里人督促。倒是母親心疼兒子,生怕他小小年紀(jì)把身體熬壞,常常吹了燈,逼著他上/床睡覺。但是魏源還是會睜著眼睛想書里的內(nèi)容,等到確認(rèn)母親已經(jīng)睡熟后,他又悄悄起來,點上燈,用被子遮住光線繼續(xù)讀起來。正是因著這樣的勤奮努力,幸運之神才會降臨到這個神童身上,九歲的他參加縣里的童子試,竟然名震鄉(xiāng)里。

  考試前,老師要考查報考人員有無資格參加考試,當(dāng)他看到魏源這么小,有些不放心,心想:說不定是家長給孩子報錯了名,要不就是這孩子偷偷跑來湊熱鬧的。于是,老師決定先考考他對對子。老師出了個上聯(lián)——“閑看門中月”,這是拆字聯(lián),門中月合起來是古時的“閑”字。魏源一看老師要對對子,心想這可難不倒他,他看到老師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春耕圖》,于是脫口說道:“思耕心上田!薄懊,對得好!崩蠋煵唤雎曎潎@,允許魏源參加考試了。

  正式考試的日子到了,幾十個參加考試的孩子都比魏源大,卻都比魏源緊張,低著頭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而魏源卻東張西望,一點兒也不在乎。當(dāng)考官看到魏源那泰然自若的神情時,忍不住先把他喊了過去,指著手邊的茶杯說:“杯中含太極!痹瓉恚脊俚谋由袭嬛环短珮O圖》?磥響(yīng)對這古時候的考試還真得下點兒功夫,不然誰知考官那天會想到什么,這樣天馬行空地出題,你想提前預(yù)備打腹稿都不成。

  可是,這還是沒能難住魏源,他立刻說道:“腹內(nèi)孕乾坤!痹瓉硭囊路旅嬲貌刂鲩T時母親給他帶的干糧兩張大餅。但眾人不知呀!他們一致認(rèn)為此句太有意境了,簡直是氣勢逼人哪!這哪里是一個九歲孩子的語氣?眾人猜想,說不定是他恰好瞎蒙的這個對子,也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么呢!于是,考官要求他解釋一下自己的對子。魏源解釋道:“天地本是乾坤,是世人大展拳腳的地方。我懷中有兩張圓圓的大餅,正好可以填飽我的肚子,只有吃了它們,我才能更有力氣考慮天地間的大事情!”用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食物象征自己的理想,這樣的本事和抱負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正是因為具備了勤奮的品格以及早早確立了人生目標(biāo),魏源才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同齡人前面,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4.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四

  秦始皇在攻打六國的戰(zhàn)爭中,經(jīng)常親赴前線巡視。統(tǒng)一全國以后,不管什么事,他都要親自決斷。他每天要看的公文(竹簡)有一石(dān,五十多斤)重,白天看不完,夜里接著看。他還在十年的時間里,五次外出遠游,巡視各地,足跡幾乎遍布全國。

  秦始皇不顧路途遙遠和交通不便,一路上籌劃著修筑車道、修建長城的事。他還登上了泰山、衡山等有名的大山,興致勃勃地觀賞著大好風(fēng)光。他每到一處,都下令立下石碑,在上面刻字,記錄秦朝統(tǒng)一中國的功績,記錄自己的活動。

  在后出巡的途中,秦始皇勞累過度,得了重病。走到沙丘平臺(在現(xiàn)在河北。┑臅r候,病情惡化,去世了。這一年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當(dāng)時只有五十歲。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下令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阿房宮,供自己居住享樂,還在驪山(在現(xiàn)在陜西。┫滦藿耸趾廊A的陵墓。他幻想秦朝能永遠存在下去?墒牵捎谒迣m殿、造陵墓,殘酷剝削人民,使老百姓生活越來越苦。在他死后不久,秦朝就被起義的人民*了,皇位只傳了二世。

  現(xiàn)在,在陜西省西安市有一座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展覽著一部分出土文物。兵馬俑是陵墓中象征保衛(wèi)京城的軍隊,由戰(zhàn)車、騎兵俑、步兵俑組成。它們都排成一個個威武雄壯的方陣,就像隨時準(zhǔn)備出發(fā)去打仗一樣。

  看到這些,誰能不為我們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自豪,誰又不會想起為中華民族建立了巨大功勛的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呢?

5.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五

  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達爾文不知跑到花園里哪個角落去了。父親在到處找他,唉!那小寶貝從來不肯規(guī)規(guī)矩矩在家里待上一會兒,這下又不知道到哪里亂折騰了。

  哈!他爬上一棵樹,正在抓昆蟲呢。

  “爸爸,快來看,這蟲子多么稀奇古怪呀!”小達爾文在樹上大聲叫喊。

  他發(fā)現(xiàn)這兩只罕見的昆蟲,連忙用兩只手各抓了一只。這時,又飛來一只更加稀奇的蟲子,他趕緊把右手的蟲子放進嘴里,騰出手來抓那只飛蟲。盡管蟲子在嘴里亂蹦亂跳,甚至分泌出又辣又苦的液體,他卻緊抿著嘴唇。

  “快下來,別摔著了!”父親擔(dān)心地呼喚他。

  小達爾文“研究”了一會兒那稀奇古怪的昆蟲后,又跑到花園里“研究”起花花草草來了。他說要把大自然當(dāng)作課堂,將來要當(dāng)個大科學(xué)家呢,當(dāng)科學(xué)家當(dāng)然要對昆蟲啊、花草樹木啊好好研究一下。

  此時正是春天,花園里有很多的花草已經(jīng)舒枝展葉了。小達爾文“研究”的目光,射向一簇簇黃色和白色的報春花,它們已經(jīng)開放了。他聽父親說,報春花只有黃色和白色兩種。他想:要是有很多種顏色的報春花,那該有多好哇!

  他躺在花園里,曬著暖和的太陽,眼前忽然有了幻覺:花園里的報春花一會兒是白色的,一會兒是黃色的,一會兒是藍色的,一會兒是紅色的,一會兒是紫色的,一會兒竟又成了黑色的。

  他忽然跳了起來,跑到正在精心整理花草的父親跟前說:“爸爸,我想讓花變成我想要的顏色!”

  父親刮了一下他的鼻子:“幻想家,你這幻想當(dāng)然很不錯,可是大自然有它的規(guī)律,花怎么能隨便改變顏色呢?”

  小達爾文認(rèn)真地說:“我已經(jīng)想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我非要變出一朵紅色的報春花不可!真的!”

  父親隨口說:“好,好!你去變吧,變出來的話,它將是我們英國第一朵紅色的報春花,那真是太美啦!”

  一天,父親在釣魚的時候,小達爾文來了,手里果真捧著一束紅色的報春花。

  “咦,你怎么真能變出紅色的報春花呢?”

  小達爾文笑嘻嘻地說:“其實這還是您教我的——您說過:花每時每刻都在用根吸水,把水傳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去。我就想,讓它喝些紅色的水,傳到白色的花朵上,那么花就會透出紅顏色來。我就折了一束白色的報春花,把它們插到紅墨水瓶里。今天,它們就真的變得紅艷艷的了!”

  父親驚訝地看了一眼喜歡“研究”的兒子,興奮地舉起那束報春花叫道:“今天,我們花園里又多了一種新的報春花,我們英國又多了一種紅色的報春花!”

  后來呀,英國多了一位偉大的科學(xué)家,他的全名叫查理·羅伯特·達爾文。

6.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六

  夜色漸深,窗外一彎殘月孤寂地掛在天上,司馬遷放下手中的竹簡,雙手扶著書案,直起腰,慢慢起身,想站起來活動一下。忽然,他好像聽到了什么動靜。有呼吸聲?

  他心里一驚,家人都已經(jīng)熟睡了,這是誰?他抬眼四下看了看,沒有人——可能是錯覺吧。他半彎著腰,想直起身來,麻木僵硬的雙腿漸漸有了感覺,但是酸痛襲來,他感覺腳底像踩了棉花一般,使不上勁。

  就在他試著抬腿四處走動時,他忽然又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他警覺地抬頭望了一眼,心里頓時“咯噔”一下:唉,看來今夜“加班”的不止他一人哪!

  世事艱難,連年的征戰(zhàn)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為艱辛,自己家也好不到哪兒去,又有什么可偷的呢?司馬遷站在窗前深深吸了一口氣。他慢慢地轉(zhuǎn)過身走進了內(nèi)室,把正在熟睡的妻子叫醒,讓她把孩子們都叫起來,說他要檢查孩子們的功課。

  “還是等明天吧,今天有些太晚了吧?”妻子低聲地回道。

  “讓他們都起來吧!”司馬遷沒有再說什么就回到了外屋。

  不久,妻子就把三個孩子都叫了起來,孩子們睡眼蒙眬的,都弄不清楚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司馬遷有時候會檢查孩子們的功課,可從來沒有這么深更半夜地把他們叫起來過。妻子隱隱感覺到司馬遷有什么事情沒和她說,所以只是輕輕催促著孩子們走出了內(nèi)室。

  來到外屋,只見司馬遷早已把油燈給撥亮了些,書案邊還放了一把銅質(zhì)的戒尺,臉色十分凝重。妻子望著司馬遷的臉,想從上面探尋出一些端倪:孩子們近日并沒有什么大的過錯,今天是怎么回事呢?

  “一郎,背一下‘子曰:富與貴……’這一段話!彼抉R遷嚴(yán)肅地對大兒子說。

  “是,父親!崩洗笏抉R臨望望嚴(yán)肅的父親,忙打起精神認(rèn)真地背了起來,“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

  “不錯!”司馬遷點了點頭,轉(zhuǎn)向老二司馬觀說道:“你也背誦一遍!

  老二司馬觀平時有些貪玩,怕的就是背書,剛才聽到母親說父親要檢查他們的功課,他心里就有些打鼓,現(xiàn)在見父親真的讓他們背書,一下子就蒙了,一句也想不起來了。

  只見司馬遷用戒尺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說道:“平時就數(shù)你不努力,今后如何做人?一郎,你給他提個醒,讓他好好聽聽!

  司馬觀本來還有些迷迷糊糊,此刻,戒尺的拍打聲一下子讓他清醒了。哥哥司馬臨趕緊低聲地提醒道:“子曰:富與貴……”

  司馬觀結(jié)結(jié)巴巴地復(fù)述道:“子曰:富與貴……”

  就這樣,哥哥背一句,弟弟復(fù)述一句,終于背完了,司馬觀出了一身的冷汗。

  司馬遷看了看孩子們,問道:“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嗎?”孩子們點點頭。

  “我今晚叫你們起來,就是要你們一輩子都要記住這段話。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一定要分清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即使是世道艱難,也絕不可做梁上君子,記住了嗎?

  孩子們認(rèn)真地點了點頭。就在這時,從房梁上下來一個人。他伏在地上對司馬遷磕頭,并且嗚咽著說:“謝謝大人教誨,小人一定改過自新,絕不再做這樣的事情了!

  原來,司馬遷讓孩子們背書就是給這位梁上君子聽的,司馬遷沒有把他送到官府,反而讓妻子去取了一些衣物和吃的送給了這個人。

7.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七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惠文王愛看擊劍,已經(jīng)到了瘋狂的地步,他的王宮內(nèi)供養(yǎng)著三千多名劍客,日夜搏擊個不停,忙得趙王根本就沒時間去管朝堂上的事。這時周圍的各個諸侯國可就蠢蠢欲動了。

  趙國的太子派人把一千兩金子送給莊子,請他到來。莊子問:“太子有什么事情嗎?為何要賜我千兩黃金呢?”

  太子誠懇地說:“先生的大名我早有所聞,一直以來很想去拜訪您,可又覺得有些唐突,所以才送點兒俗物供先生使用。如果先生不肯笑納,我就是有事相求,也不好意思說了。”

  莊子見太子說得誠懇,自己也就坦誠相待了,他說:“我聽說太子想讓我去勸諫大王,這件事弄不好會有殺身之禍的,本來我想明哲保身,但太子如此至誠,我也就冒險一試吧!

  太子一聽,總算有了些希望,他說:“大王平時只接見劍客,您怎么才能見到大王呢?”

  莊子淡淡地回答說:“我會使劍!

  太子疑惑地說:“我看見父親找來的那些劍客都蓬頭垢面的,樣子很嚇人,動不動就發(fā)火打架,連正經(jīng)話都不會說。我父親認(rèn)為這樣的劍客才稱得上豪俠,您穿著寬袍儒服,恐怕不行!

  莊子笑著說:“那就麻煩您給我準(zhǔn)備好劍客的衣服!

  三天后,莊子穿上太子準(zhǔn)備好的服裝,然后在太子的引見下,去拜見趙惠文王。趙惠文王早已出寶劍在等著呢,一見面就問道:“你會擊劍,本領(lǐng)如何?”

  莊子桀驁不馴地說:“說起我的劍法,十步以內(nèi)隨隨便便就能擊倒一人,在方圓千里之內(nèi)我也算橫行無阻吧!

  趙王一聽高興了,急忙說道:“那不是天下無敵了嗎!你先下去休息,我馬上派人和你一比高下!辈淮笠粫䞍海菸耐蹙瓦x好了劍客,惠文王對莊子說:“你要用什么樣的劍呢?”莊子答道:“長劍、短劍我都在行。我這里就有三種劍,可以獻給大王使用,不知大王喜歡哪種劍?”

  惠文王一聽來了興趣,說道:“好吧!都是哪三種劍?”莊子回答說:“我的三種劍分別是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

  惠文王好奇地問道:“天子之劍是什么?”

  莊子說:“天子之劍,用燕溪石城作為劍尖,用齊國的岱山作為劍刃,用韓魏作為劍把兒,它依據(jù)五行的道理來支配天和地。誰要是啟用此劍,可以鎮(zhèn)撫諸侯,得到整個天下,這是天子之劍。”

  惠文王聽了早已神游萬里了,他不知所措地問道:“那諸侯之劍又是什么敵呢?”

  莊子神態(tài)悠然地說:“諸侯之劍,是用勇士作為劍鋒,廉潔之士作為劍刃,賢良之士作為劍脊,忠圣之士作為劍環(huán),豪杰之士作為劍把兒。這把劍也是把好劍,它所向無敵,能順應(yīng)四時節(jié)氣的變化,完成百姓的心愿。若用此劍,那四海之內(nèi)無不聽從君命!

  惠文王聽了,心早有所屬,卻還是忍不住往下問道:“庶人之劍呢?”

  莊子冷冷地回答道:“庶人之劍,蓬頭垢面,鬢發(fā)張揚,只會搏殺,和斗雞類似,對國家是沒有多大用處的,F(xiàn)在,大王身處天子之位,不用天子之劍,卻用庶人之劍,有些不當(dāng)啊!”

  惠文王聽完,慚愧萬分,他走到莊子跟前,深施一禮。此后,惠文王專心于朝政,再也不請劍客玩劍了。

8.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八

  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就是其中之一。黃鶴樓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使來到此地參觀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寫下自己比較得意的詩篇?墒,偏偏有個人例外,那就是李白。

  我們都知道,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然而就是這位有名的詩人卻拒絕在黃鶴樓上題詩。理由是,他沒有好詩。這可真是奇怪了,誰不知道,李白是一個狂妄孤傲的大詩人!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天,李白來到了名冠天下的黃鶴樓。只見他撩起長衫登上了頂樓,眺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不禁心潮澎湃,詩興大發(fā)。

  可就在他轉(zhuǎn)身想為黃鶴樓題詩的時候,一抬頭,看見了正廳當(dāng)中的大扁上鐫刻著崔顥寫的《黃鶴樓》。李白頓時來了興趣,舉目細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寫得太好了,由傳說入筆到后抒發(fā)感情,既包含人世蒼茫的感慨,又有著濃濃的鄉(xiāng)愁,讓李白贊嘆不已。

  他凝神注視良久,心想,這首詩寫得真是無懈可擊,若讓自己寫肯定達不到這種效果,看來自己以前還真是有些目空一切了。其實,世間還有很多精妙的詩歌是自己不曾拜讀到的呢。感嘆之余,他寫詩的沖動就收斂了起來。

  但是黃鶴樓的主人卻備好了筆墨紙硯,靜靜地等候在李白身旁,誰不知道李白是難得的大詩仙?!看來黃鶴樓上又要有一首好詩了。

  “先生,請!”主人潤好了筆,親手捧著,就等李白接過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李白笑著擺了擺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不愿題詩?這怎么可能呢!在如此有名的黃鶴樓上難道他不想留下自己的墨寶?主人再次盛情相邀道:“先生乃當(dāng)世詩壇奇才,還請為此樓留下一些詩文吧!

  李白笑著說:“我雖是詩人,卻非圣人。黃鶴樓上有了如此精絕的崔詩,我若再寫,也不會高明多少,還是不獻丑了!闭f罷,這位“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狂傲詩人轉(zhuǎn)身下樓離開了。

  然而,李白雖然離開了,但是崔顥寫的《黃鶴樓》還盤踞在他的腦海里,他覺得崔顥構(gòu)思的方法很巧妙,也想嘗試一下。于是他套用崔詩的構(gòu)思寫下了《鸚鵡洲》:“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fēng)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可是李白很不滿意這首詩,他覺得自己沒能寫出與崔詩一樣的神韻。反復(fù)思考后,李白又寫了《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沉吟道:“這一首明顯好多了!

  跟隨李白的小書童迷惑地說道:“先生,黃鶴樓的主人那么求著讓你寫你不寫,這鞍馬勞頓中你怎么又想起寫詩了呢?”

  李白看著眼前的江水緩緩說道:“崔詩無懈可擊,我在倉促之間去寫很難超越,F(xiàn)在好好品味崔詩的精妙,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我這是在學(xué)作詩。我絕不會把我認(rèn)為不好的詩歌隨便送人去求取虛名。”

  后來,李白又仿照崔顥的詩寫了很多首,后終于有一首讓他感到非常滿意的,那就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看來,李白不在黃鶴樓上題詩,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呢!

9.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九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但他卻絲毫沒有驕橫和頑劣之氣。他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勤奮。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去學(xué)堂,后一個離開,有時天黑了都還沒回到家。這可讓家里人有些擔(dān)心了,每次他回家晚了,他的姐姐總要跑到學(xué)堂去找他。

  有一天,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可姐姐還是不見屈原的蹤影。姐姐再跑到學(xué)堂找他,屈原竟然不在學(xué)堂,這下可把姐姐給急壞了,就連好心的鄰居也開始幫忙到處尋找。一同上學(xué)的小伙伴也都問過了,都說沒有看到他。后,姐姐連村外的小河邊也找了,還是沒有找到。直到后半夜,屈原才自個兒回到了家,家人連聲追問他究竟到哪里去了,他卻只是搖頭,什么都沒有說,氣得姐姐打他的心都有了,可是卻下不了手。

  第二天,不等他放學(xué),姐姐就躲到了學(xué)堂的附近,她要看看屈原放學(xué)后到底要去干什么。果然,放學(xué)后,她看到屈原后一個走了出來,卻沒有走向回家的方向。姐姐就一直遠遠地、悄悄地跟著他。

  誰知到了一處小溪旁時,屈原一下子就不見了。姐姐走過去仔細尋找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在樹藤的后面竟然有一個巖洞。只見屈原在洞里面點好了油燈,正專心致志地誦讀手中的書呢。

  姐姐聽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他讀的都是楚國的民歌。姐姐覺得又好笑又可恨,原來弟弟每天放學(xué)后并沒有到處游玩,而是怕別人打擾,自己躲到巖洞里來學(xué)習(xí)了,看來他定然嫌家中太吵鬧了,才這樣做的。姐姐安心了,只要弟弟不和人打架,沒有瘋玩就行,就讓他在這里讀書吧。姐姐悄悄地回去了。

  這一天,屈原又像往常一樣放學(xué)后沒有回家,而是來到了巖洞里。在這里,他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石桌石凳,他喜歡在這里朗誦民歌。

  只見他時而低聲吟詠,時而舉目四顧。他的聲音仿佛穿越了巖石,來到了遠古,他聽到了那宛如拍岸的驚濤一樣的回聲。他那澎湃的思緒逐漸安定了下來,他開始靜靜地閉目遐思。

  恍惚之中,他看見一個人來到了他面前,此人雙手捧著一卷竹簡鄭重地交付給他。屈原趕忙下跪參拜。等到他接過書一看,原來是一部《楚聲》,書里面竟然都是楚地民謠。

  屈原吃驚地問道:“地上發(fā)生的事情,神仙怎么會都知道?”他再抬頭尋找給他書的人,卻什么也看不到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他茫然地自言自語道:“好詩難求,仙人何處?”

  話音剛落,屈原發(fā)現(xiàn)自己手里的書也沒有了。這時,他聽到一個女子溫婉的聲音:“真詩人間處處有!”屈原茫然四顧!跋晒,你別走!”屈原急切地喊道,卻聽不到任何回答。

  屈原一驚,從夢里醒了過來,原來他竟然睡著了。這時,他發(fā)現(xiàn)姐姐正站在他的身邊。原來,姐姐今天特意來找弟弟回去,卻見弟弟趴在自己搭的石桌上打盹兒?吹降艿苓@可愛的模樣,她實在不忍心叫醒他,無意中聽見他說夢話,真是又想氣又想笑,就隨便答了他一句“真詩人間處處有”。屈原愣了半天,才清醒過來。

  姐姐一邊責(zé)備弟弟,一邊收拾他掉在地上的書,然后拉著他的手朝洞外走去。

  來到洞外,遠處山上傳來悠揚的山歌和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姆ツ韭暋G滩蛔⊙肭蠼憬愕溃骸霸蹅兟犚粫䞍荷礁柙倩厝グ!?/p>

  “河水清喲,波紋像環(huán),栽秧割稻喲你不管,憑什么千捆捆你往家搬……”歌聲中的幽怨和不甘重重地敲擊著屈原的心。

  姐姐記掛著家里的事,山歌雖然好聽,吃飯才是要緊的事,她催促著弟弟,終于把他拉回了家。

  屈原太喜歡往山里跑了,幾乎每天放學(xué)都去。山里面的樵夫、獵戶、漁翁、蠶女,甚至巫師,都成了他的朋友。他廣泛地搜集民間歌謠,然后來到獨屬于他的巖洞內(nèi)開始整理、歸納。這下你終于明白了吧,屈原的詩歌為什么那么受歡迎?這是因為他的詩歌本身就來自于勞苦大眾,反映的都是樸素的民生問題。

10.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十

  蒲松齡因為多次考試失利,后終于明白了自己不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應(yīng)考上,生命太過短暫,應(yīng)該做一些一直想做而沒有精力去做的事情。

  等他回到家鄉(xiāng)蒲家莊以后,他把滿腹的才學(xué)竭盡所能地教授給孩子們,這樣不光能解決生計問題,同時,也讓自己半生所學(xué)沒有白費,總算有了點兒實用價值。除了教書之外,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來編寫《聊齋志異》,寫書時他是主宰,現(xiàn)實中的不合理在書中都被修正過來,人世的美好向往在書中都是那么合情合理,混然天成。

  因為看透了現(xiàn)實的黑暗,所以他再也不愿踏足官/場,就連在官/場上的故人,他也是能避開就避開。

  一天,他忽然接到一位官員的請?zhí)厦鎸懼骸罢埑园媵。”這可奇怪了,以前他去拜見人家,人家多是冷臉相對,今兒刮的是哪門子風(fēng),想起他來了?老百姓吃都吃不飽,這些達官貴人卻還在附庸風(fēng)雅地玩這種小兒科游戲,這讓他很反感。所以,蒲松齡隨手把請?zhí)拥搅俗澜,就像沒這回事兒一樣,又忙著授課去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蒲松齡又要去上課,妻子卻攔住了他,說道:“今天你不是還要去大人家赴宴嗎?怎能還穿著這身破衣服?還是換換吧!”蒲松齡說道:“誰說我要去了?我才懶得應(yīng)付那幫閑人,有那工夫,還不如寫我的小說,教我的書!

  妻子一聽,說道:“人家都是巴不得和當(dāng)官的人多來往,我們不說巴結(jié)他,但也犯不著得罪他。再說,你們畢竟同窗多年,現(xiàn)在人家當(dāng)了大官,還能想到我們,如果不去,豈不是顯得我們有些過于小肚雞腸了?你還是去一趟吧!”

  蒲松齡沉思良久,長嘆一聲,還是換了衣服前去赴宴了。

  大官的府邸就是不一樣,想當(dāng)年這位同窗的家道也算不錯,但這致富的速度也太快了點兒。蒲松齡是踩著吃飯的點兒來的——赴宴嘛,吃了飯就走。他寧愿和田間的農(nóng)夫談家長里短,也不愿聽官/場油子滿口*言。

  這位當(dāng)了大官的同窗一看蒲松齡來了,眼皮一抬說:“兄臺架子好大,我都以為請不動你呢,上菜!”這時,只見一個丫鬟端了一盆魚湯上來,原來“半魯”是指魚呀。大官一臉*笑說:“兄臺多包涵。小弟自從當(dāng)官以來,還算清廉,待客只有清湯,渾水摸魚的機會只能留給以后。你若能助我,還怕沒有魚吃嗎?”

  蒲松齡聽到此話,心想果然不出所料,大官是想拉他下水一起干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想到這兒,他連一口湯都不想喝了,笑了笑說:“有湯就好,大人您是摸魚好手,我只會放魚歸海,我更愛看魚躍水歡的場面。來日我定當(dāng)回請大人,還請賞臉!眱扇烁髡f各的,大官本想拉攏蒲松齡,使其成為自己人,以擴充勢力,誰知蒲松齡這么固執(zhí),便只好作罷。

  沒過幾天,蒲松齡也寫了張請?zhí),宴請大官,請(zhí)贤瑯訉懙氖恰罢埑园媵敗薄4蠊僖詾槠阉升g改了主意,同意入伙幫自己謀取利益了,于是欣然前往。但是,當(dāng)他看到蒲松齡那破屋爛房時,實在不愿意進去,心想:這個老頑固,早聽我的,也不至于混成這個樣子?磥砟翘旖(jīng)我點化后,他真想通了。是呀,誰能拒絕財富的誘惑呢?

  誰知他來了以后,蒲松齡只是忙著寫自己的小說,太陽都要落山了,也沒有開飯的意思。餓得不行的大官問:“兄臺既然誠心邀請我,為何遲遲不用餐呢?”只見蒲松齡指了指快要落山的太陽說:“我已經(jīng)請過了呀。”這位大人何其聰明,他馬上明白了,原來蒲松齡是想讓自己做個如青天白日般的好官哪!大官頓時滿臉通紅,訕訕地告辭了。

11.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十一

  有次,楚王的世子病了,他病得可不輕,一發(fā)作就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王爺有權(quán)有勢,四處請名醫(yī)。不知多少名醫(yī)被請到了王府?伤麄兛吹绞雷拥牟∏楹笕际譄o策。這讓王爺心煩不已,整天大發(fā)雷霆。這時有人向王爺推薦了李時珍。

  當(dāng)王爺派的人來請李時珍時,大家議論紛紛。有人對李時珍說:“這下好了,你一旦給王爺?shù)氖雷涌春貌,那你可就名利雙收了!钡灿腥藙窭顣r珍千萬別去:“有權(quán)有勢的達官貴人好別招惹,如果你給人家的孩子把病看好了,自然是好事,可是萬一沒治好,你的麻煩就大了,說不定連命都得搭進去。”

  后李時珍決定:去!他倒不是希望借助王爺?shù)拿蜋?quán)勢讓自己聲名鵲起,也不怕看不好會招惹禍端,他是想:“病人為先,得病的人多么痛苦,我是個醫(yī)生,既然知道有病人,我就應(yīng)當(dāng)盡一份心,出一份力,雖然此病我還沒診治過,但救人是醫(yī)生的本分,也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無論如何都得前去,不管對方身份貴賤都應(yīng)該盡力一試,不能因怕惹麻煩就置病人于不顧!

  于是李時珍就跟隨來人一起來到了楚王府。

  當(dāng)李時珍看到世子的時候,世子正在發(fā)病,臉色發(fā)青,雙目緊閉,不省人事。王妃、府醫(yī)、保姆、侍女一大堆人干著急,卻毫無辦法。李時珍被請到了前面,他輕輕扒開世子的眼皮看了看,然后把手搭在世子的手腕上開始切脈,后又解開世子的衣服,看看、摸摸,把全身都檢查了一通。

  屋內(nèi)靜極了,連抽泣著的王妃也不敢大聲出氣,生怕干擾了李時珍看病。

  等看完病人后,李時珍被請到了世子隔壁的房間。府醫(yī)們正在討論醫(yī)治的方案,這個說用這種藥,那個說用那種藥,誰也說服不了誰。

  李時珍并沒有立刻給世子開藥方,而是對領(lǐng)他進來的人說:“請把世子以前用過的藥方給我看一下,可以嗎?”不一會兒,就有人拿過來幾十張以前用過的藥方。李時珍認(rèn)真地看著,臉色卻越來越差,后他提筆寫下了自己的藥方。

  為首的府醫(yī)拿來藥方看過后,不屑地說道:“先生,你是不是寫錯了?”

  李時珍說:“沒錯!睅孜桓t(yī)傳閱后無不譏諷地說:“這也算藥方?這不是胡鬧嗎?”也有人說:“世子明明是虛癥,我們用人參、白術(shù)都治不好,如此隨處可見之物能治這么重的病?”

  這時,李時珍對楚王說:“王爺,世子的病不能再耽擱了,如果信得過我,就趕緊用我的方子救人,您如果不信,那我也無能為力了!

  楚王沉思了片刻說道:“好吧,現(xiàn)在就按你的方子治。李時珍說:“為醫(yī)者,關(guān)乎病人的性命,我自當(dāng)慎重,豈能兒戲?用藥不一定非得用貴的才算好,重要的是對癥下藥,用對的才好,用錯了不但治不了病,甚至還會要命。我如果沒有把握是絕不敢貿(mào)然用藥的,此藥方用物雖平淡,藥性卻不弱,服用后世子定然上吐下瀉,還請王爺不要生疑,這是用藥后應(yīng)有的反應(yīng),楚王見李時珍說得誠懇,又眼見兒子危在旦夕,也只能一搏了。”

  就這樣,人們把李時珍開的藥搗成汁給世子灌服。在等待的時候,王爺命人把李時珍扣押了起來。大家焦急地等待著,不久,世子真的有了反應(yīng),上吐下瀉,嘔吐物與排泄物腥臭無比。如果不是李時珍事先有說明,此刻他的腦袋早就不在頭上了。三個時辰過去了,世子終于停止了嘔吐。

  過了一天,世子就能夠睜眼說話了。王府上下人人都有了笑臉,對李時珍也就客氣多了。李時珍又另外開出了方子讓世子重新用藥。每,李時珍用的都只有幾味藥,而且都不是什么名貴稀奇的藥材,可是世子一天天好了起來。這讓那班府醫(yī)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紛紛前來求教李時珍用藥的醫(yī)理。李時珍毫不藏私,他把自己對此病的判斷、推測,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說明,府醫(yī)們聽了連連點頭,也把自己的看法和不解同李時珍暢所欲言地進行交流,大家都感覺收獲非常大。轉(zhuǎn)眼一個月過去了,在李時珍的調(diào)理下,世子完全恢復(fù)了健康。這時李時珍向王爺提出了回家的請求,王爺非常希望李時珍留下,并許諾封賞官職,可是李時珍卻只向王爺討要了幾本醫(yī)書就回去了,連賞賜的金銀都沒有帶走。

12.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十二

  “娘,你怎么了?”孔子和哥哥放學(xué)后一進家門,就看到母親直挺挺地躺在灶臺邊。父親死了,外公也死了,母親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可怎么辦?

  孔子的心被揪得生疼,恐懼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鬃有值芏思鼻械暮艉奥曇齺砹肃従哟竽。大娘指揮著兩個孩子把母親扶到床上,利落地幫她蓋上被子,又叫孔子煮了姜湯喂他的母親,足足一個時辰后,孔母才慢慢醒來。

  看到孩子們驚恐的面龐,孔母顧不得身體虛弱,起身想給他們準(zhǔn)備飯菜,誰知剛一起身就又暈了過去。其實,家里能有什么吃的呢?外面冰天雪地,草鞋賣不出去,野菜也挖不到……平日里幫鄰居拆洗衣物掙的錢怎么能填飽兩個孩子的肚子?

  孔子看著病床上的母親,決心不再去上學(xué)了,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為他和哥哥這么受罪。身為男兒身,父親和外公都去世了,哥哥又有殘疾,照顧母親的責(zé)任理應(yīng)由他來承擔(dān),決不能讓母親再過這種食不果腹的日子。

  他知道母親一直非常希望他和哥哥能夠?qū)W有所成,成為像父親一樣的勇士,能夠光耀門楣。然而現(xiàn)實是,他必須得讓一家人活命。接下來的幾天,孔子在照料母親吃飯和服藥后,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出門,但他沒有和哥哥一起去上學(xué),而是去給村里的孫家放牛。

  他還央求哥哥不要告訴母親,他安慰哥哥說:"我功課好,少上幾天課沒關(guān)系,這事要是讓母親知道可不得了,你可千萬不能說。"忠厚老實的哥哥雖然也不想讓弟弟退學(xué)養(yǎng)家,可他更擔(dān)心母親的身體,況且自己又是跛足,能干什么呢?!

  就這樣,孔子偷偷跑去放牛了,他可不是盲目找活兒干。孫家是當(dāng)?shù)赜忻脑姇兰,他在給孫家干活兒前就先談好了條件,每天放牛時他要借孫家的書來看。孫老爺很喜歡這個愛學(xué)習(xí)的孩子,很爽快地就答應(yīng)了。

  這樣,孔子每天邊放牛邊看書,野外的空氣好,又安靜,孔子讀書讀得很用心。他常常邊讀邊想,還將自己看到、經(jīng)歷的事去驗證書里的內(nèi)容,一旦有不理解的,就抓住機會向人請教。一個問題他往往會求教多個人,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他總能抓住要點,博采眾長。這樣一來,他的學(xué)業(yè)一點也沒落下。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不久,母親知道了孔子沒有去上學(xué)。一天晚上,恨鐵不成鋼的母親把孔子叫到跟前,從箱子里取出了一個小木匣,又從木匣里取出一個紅色小包裹。她鄭重地把包裹打開——里面是一個精致的小銅鼎。母親雙手捧著銅鼎遞給了孔子,說:“你,讀一下上面的銘文!

  孔子不知道家里還有這么一件寶貝,他把銅鼎拿到燈下仔細觀瞧,上面還真有幾行小字:“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孔子剛念完,母親就說:“孔家世代貴族,雖然現(xiàn)在沒落了,但誰敢小瞧我們?如今你忘記自己高貴的出身,去給孫家放牛,難道你就這樣自甘墮落,不思進取嗎?我無論多辛苦,總盼望你們能夠光宗耀祖,可現(xiàn)在你太讓我失望了。你看著這鼎,如同看到你的先人,你對得起自己的祖先嗎?”

  孔子跪在地上不敢起來,他深知母親的痛苦,一直以來他也從不敢忘記自己的使命和母親的期望,但是,現(xiàn)實生活讓他覺得應(yīng)該活得更務(wù)實一些,眼界也應(yīng)該更寬廣一些,而不是僅僅用貴族身份束縛住自己去死讀書。

  此外,他覺得勞動并不低賤,他從勞動中獲得的知識比書本里的更鮮活、更實用。但是,他沒有反駁母親,只是堅定地告訴母親,這個鼎他會一直帶在身邊,鼎上的銘文也會鞭策他一直走下去。

  孔子就這樣勇敢地承擔(dān)起了家庭給他的重任,用自己的獨特思維主宰著自己的道路,所以一生才會有那么多的收獲,才會走得那么從容、堅定。

13.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十三

  諸葛亮在跟從水鏡先生司馬徽學(xué)習(xí)知識期間,因為非常努力,而且善于思考,所以成績非常優(yōu)異,深得先生喜愛?墒侵T葛亮太愛學(xué)習(xí)了,他的問題太多,先生的知識又太淵博,一時間,諸葛亮恨不得天天不下課,一直能聽老師講課。但是上課總得有個計劃,有個規(guī)律,畢竟這是給多位學(xué)子共同授課,不能總給諸葛亮一人講解。所以一到下課的時間,先生說什么也不講了,諸葛亮怎么求也不管用。

  古時候計時用的是日晷,得有太陽才行,如果陰天下雨就比較不方便了。每當(dāng)陰天下雨,水鏡先生家喂的一只公雞就派上了用場:定時給公雞喂食,公雞的叫聲就很有規(guī)律。于是,上課的時候,只要公雞叫,水鏡先生就宣布下課。

  好學(xué)的諸葛亮為了多學(xué)些知識,總是想辦法讓先生把課往后延長些,可是先生只要聽到雞叫立馬下課,絕不拖延。急得諸葛亮真想去求求大公雞,希望它每天不要叫得那么準(zhǔn)時。

  絕不輕言放棄的諸葛亮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先生的小書童喂雞的時間很固定,他就猜想:這是不是和雞叫的時間有關(guān)系呢?

  于是他偷偷地帶了些糧食,上課前就偷偷喂一些給公雞。這招還真管用,公雞可能吃得太飽了,就偷懶不叫了,水鏡先生的課也就延長了很多,這讓諸葛亮的心里樂得開了花。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幾天后,水鏡先生發(fā)現(xiàn)問題了,他把自己的小書童叫到跟前,盤問他是否按時定量喂公雞了。

  小書童一臉無辜地回答道:“我一直是按照先生的囑咐去喂雞的呀,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水鏡先生摸著自己的胡子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他一臉嚴(yán)肅地問道:“我們讀的都是圣賢書,學(xué)的是仁義誠信,現(xiàn)在,誰能告訴我,公雞為什么不準(zhǔn)時鳴叫了呢?”學(xué)生們都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只有諸葛亮心底打了鼓。后,他站起來坦誠地承認(rèn)了錯誤,說是自己為了多聽課才偷偷喂了雞。氣得老先生當(dāng)眾呵斥道:“你不配在這里讀書了,回家去吧!

  諸葛亮沒有想到自己為了能多聽先生教誨,竟然把事情弄到了這樣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知道先生現(xiàn)在在氣頭上,自己說什么先生都不會聽的,反復(fù)思量后,他覺得還是師母好說話,于是來到先生家,懇請師母為自己多說點兒好話。

  師母很喜歡諸葛亮,于是欣然答應(yīng)試試看。然而水鏡先生依然固執(zhí)地說:“他這么小的年紀(jì),不但不踏踏實實鉆研學(xué)問,只是一味求快,求多,為了達到目的,還耍心眼兒欺騙我,這樣的孩子心術(shù)不正,我怎么還能夠教他?”

  夫人懇切地說:“他年紀(jì)尚小,雖然欺騙了你,但出發(fā)點只是為了多聽一會兒你的課,和一般世俗之人所求的截然不同,這么長時間的共處,你難道還看不出這孩子的心地怎么樣嗎?”

  水鏡先生后來也覺得自己有些過分了,就又留下了諸葛亮,讓他繼續(xù)跟著自己學(xué)習(xí)。

  諸葛亮有了這的教訓(xùn),知道凡事不可急進,好學(xué)也要講究方法,所以靜下心來,更加努力認(rèn)真地學(xué)習(xí)了。

14.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十四

  北方的匈奴人不斷侵?jǐn)_漢朝,漢武帝為這件事傷透了腦筋。從前,漢朝對匈奴一直采取邊打邊和的辦法。匈奴人來了,抵擋一陣,再派人跟他們和親,就是把皇家的姑娘嫁給匈奴人的首領(lǐng),還要每年送去些財物。可匈奴人并不滿足,過些日子,又打了進來。

  漢武帝決定徹底解除北方的威脅。他派大將衛(wèi)青和霍去病連續(xù)出兵,終于打敗了匈奴。

  可在朝廷內(nèi)部,對打不打匈奴,意見并不一致。有,匈奴人又派人來要求娶個漢朝的姑娘。漢武帝召集文武百官,問大家該怎么辦。大臣狄山搶先說:“和親好,和親好!”

  漢武帝問他:“你說說,為什么和親好?”

  狄山搖頭晃腦地說:“一打仗,就要動槍動刀,就得死人。過去,咱們一直和匈奴人結(jié)親,不是很好嗎?現(xiàn)在您興兵打匈奴,弄不好國庫空了,百姓也窮了。所以還是和親好。”

  大臣張湯聽了狄山的話,斥責(zé)他說:“過去,咱們國內(nèi)不穩(wěn),兵力也不強,沒辦法才和親?尚倥诉不知足,和親不久就又打了進來,還得再和親。這還有完嗎?現(xiàn)在,國力強了,為什么還怕他們呢?你真是個蠢家伙!”

  狄山不服氣,沖著張湯大罵起來:“我蠢?可我這是對皇上忠誠;你機靈,可你*詐!”

  漢武帝了,很生氣,問狄山:“你說你忠誠,那好。我派你去守衛(wèi)一個郡的地方,你能讓匈奴人不來搶東西嗎?”

  狄山嚇得連忙說:“我……我不行!”

  “守一個縣呢?”

  “也不行。”

  “守一個城堡,行了吧?”

  狄山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誠,只好硬著頭皮答應(yīng)了。漢武帝就派他去防守邊境上的一個城堡。

  狄山怕匈奴人打過來,偏偏還不到一個月,匈奴的軍隊就來了。他們再也不提和親的事,搶了東西,又把狄山殺死,割下他的腦袋,跑了。

  狄山被殺,朝廷里的大臣們都大吃一驚。那些主張只“和親”不派兵的人,再也不敢吱聲了。

15.經(jīng)典古代名人故事 篇十五

  孫武兒時常和祖父孫書、父親孫憑一起對弈。棋盤上的黑白棋子以及祖父、父親專注的神情,都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用心留意長輩的對話,了解到了很多關(guān)于下棋的知識。

  比如,弈是堯帝為教兒子丹朱而發(fā)明的。堯的兒子丹朱智力駑鈍,品行也不太好。堯想了好多辦法來教育他,但都不太理想。后來,堯根據(jù)天空日月星辰的變化,發(fā)明了圍棋,棋子用黑白區(qū)開,用來以表示陰陽變化。丹朱癡迷不已,在長期與人對弈的過程中,他不僅提升了智力,也陶冶了情操。

  孫武很喜歡聽這些故事,他覺得祖父就像一本厚厚的書,隨時都能讓他找到想聽的故事。

  同時,孫武還并不滿足于聽故事,他還主動學(xué)弈。一天與祖父對弈時,孫武問:“您和父親為什么都喜歡對弈?”

  孫書說道:“對弈以智力取勝,在進退、取舍、攻守、縱收當(dāng)中,主動權(quán)全都由自己掌控。而且,和軍事上的運籌帷幄、調(diào)兵遣將有幾分相似,所以我喜歡,你父親也喜歡。”

  “那么,決定對弈輸贏關(guān)鍵的是什么呢?”孫武又問。

  祖父不容置疑地說道:“算。決定對弈輸贏的關(guān)鍵是算,這是對弈的核心,布勢運子都是算在棋盤上的體現(xiàn)。兩軍作戰(zhàn),一方主將缺少智謀,沒作出充分的戰(zhàn)前準(zhǔn)備以及通盤考慮就能戰(zhàn)勝敵人的,我還從來沒聽說過。對弈也是一樣的道理,多算則多勝,少算則少勝,不算則絕無取勝的可能!

  這盤對弈的結(jié)果,自然是祖父勝了,雖然孫書有意讓著小孫子,但孫武畢竟剛開始學(xué),也只好甘拜下風(fēng)了。當(dāng)兩人分揀棋子,準(zhǔn)備開始第二局時,孫武又盤問:“爺爺,哪一種開局是好的?”

  望著這個問題多多的孫子,孫書笑著說:“棋無算定式。開局如何落子,要看棋手的基本功和其對棋局的領(lǐng)悟力!哒咴诟梗抡咴谶,中者占角。中棋路多,但是很難把握,只有成為高手后,有了功力,才敢這樣落子;邊地狹淺,較容易進攻,所以初學(xué)者一般喜歡走邊;而有了些經(jīng)驗的棋手更愿意占角,角雖然不如腹中開闊,但總比邊要好一些。這就是‘邊不如角,角不如腹’。”

  孫武想了一下,后還是把棋子落在了角的星位上。

  孫書有意讓著愛孫,讓孫武執(zhí)黑先走。孫武雖知爺爺在讓自己,但還不是很清楚個中道理。他調(diào)皮地問:“爺爺,對弈中先手能有什么好處呢?”

  孫書明白孫子的意圖,笑著說:“對弈就好比打仗,誰能夠占據(jù)先機,誰就著了主動權(quán)!詴r攻心始至終,著著求先’這一點很重要。誰要是得了先手,就是得了‘勢’,就能能更好地控制局勢。必要的時候‘寧丟數(shù)子,勿失一先’。不過,你要記住先手絕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雙方攻守的轉(zhuǎn)換,先手也應(yīng)該不斷交換。有的時候為了全局,不得不采用棄子的方法,去別的地方,重新開辟天地,重新占據(jù)先手,以取得優(yōu)勢。所以當(dāng)你看到對手棄小而不就時,就一定要想到對手已經(jīng)有圖大之心了!

  對弈到中局時,孫武忍不住又問:“爺爺,中局對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孫書不緊不慢地說:“中局對弈的時候千萬要注意虛實變化。對弈中隨著棋子的轉(zhuǎn)變,常有虛與實的變化。虛的時候容易被攻破,實的時候不易被攻破。要做到可進而進,知難而后退,避實而擊虛。同時,還要善于制造假象,用示弱的方法來吸引對手進攻,然后把他包圍殲滅。實戰(zhàn)中,對一切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孫武聽了爺爺?shù)脑,琢磨了一會兒,疑惑道:“難道對弈必須要以詐取勝嗎?”

  孫書看著自己的愛孫,覺得他的反應(yīng)早已超出常人,心中一陣感慨。他極其和藹地說:“兵有王者之兵,有戰(zhàn)國之兵。棋有上品之棋,有下品之棋。下品棋舉無思慮,動則變詐;上品棋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quán),神游局內(nèi),意在子先。棋子雖小,有正道在里面。想真正下好棋,務(wù)必要以正為主。”

  孫武認(rèn)真地聽著。爺爺這番話他還不是太明了,但他知道這是爺爺?shù)男牡皿w會,需要自己去好好品味。

  這一局當(dāng)然還是孫武輸了。孫書撫摩著孫武的頭,愛憐地說:“后你還要記住一點,下棋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需要專心致志,切不可一心二用!睂O武把祖父的話牢牢記在了心里。平時,他除了看書、習(xí)武,一有時間就琢磨棋藝,只覺方寸之間,有無限千秋。

  孫武的棋藝不斷進步。終于,父親不是他的對手了,祖父孫書有時也會敗給他。正是因為孫武能這樣勤觀察、善思考,以及刻苦鉆研,他后來才有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同時,也為他撰寫《孫子兵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可見,生活無小事,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