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一
南方丘陵山區(qū)的自然特征分析我國南方丘陵山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和同緯度的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qū)相比較,找到我國這個區(qū)域的特殊性。
從全球看,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廣大地區(qū)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漠或干旱草原,被稱為“回歸沙漠帶”。同緯度的我國南方丘陵,由于受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東亞季風的影響,形成了溫暖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氣候濕潤,天然植被多為亞/熱帶、熱帶常綠林,成為回歸沙漠帶的“綠洲”。受地形和地質條件影響,山區(qū)的溫度、降水、土壤、植被等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現(xiàn)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特征。山區(qū)礦產資源、水力資源豐富,具有多種經營之利。
2.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二
山區(qū)農業(yè)資源開發(fā)的背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大約占國土面積的2/3。隨著我國山區(qū)人口的增長,對山區(qū)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使許多山區(qū)的生態(tài)遭到破壞,不僅影響山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且使平原和城市遭遇自然災害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
我國淮河以南、云貴高原以東、雷州半島以北,東臨海洋的廣大地區(qū),低山丘陵連片集中分布,被稱為“南方丘陵山區(qū)”。南方丘陵山區(qū)的整治開發(fā)是我國國土整治的重要內容。
3.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三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內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結果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水平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結果使地表趨向平坦。
(3)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巖漿→巖漿巖:在巖漿活動過程中伴隨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巖漿冷卻凝固而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沉積巖: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后,經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變質巖:經變質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巖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高溫熔化成為新的巖漿。
4.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四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恒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
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5.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五
地球的運動(1)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自轉:自西向東,恒星日(23時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時(兩極除外),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公轉:自西向東,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3)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個太陽日。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4)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5)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那個半球晝長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方向遞減,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帶四季更替在中緯度地區(qū)明顯。夏季是一年中白晝較長,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jié),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季節(jié)。
6.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六
一、西歐:1、資本主義革命最早,大多數(shù)為發(fā)達國家;
2、工業(yè)中心多,形成工業(yè)密集帶;
3、旅游業(yè)發(fā)達;
4、農業(yè)發(fā)達:荷蘭,乳蓄業(yè)占65%,挪威:石油業(yè);瑞典:森林業(yè);
二、拉丁美洲:
1、所有國家都是發(fā)展中國家;
2、單一產品出口為主,一些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巨大;
3、糧食以玉米為主,大多數(shù)國家糧食自給;
7.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七
一、西亞和北非:1、出口石油為主,主要向西歐,美國,日本;
2、特產: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欖油;
(3)阿富汗:紫蓋皮羊毛;
(4)伊拉克椰棗;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熱帶經濟作物;
2、采礦業(yè);
注:二者為單一初級產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經濟長期侵略,經濟大國操縱;
出路:振興民族經濟、開展多種經濟;
8.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八
一、東亞:1、東南沿海:經濟發(fā)展快,人口稠密區(qū),四個新興工業(yè)區(qū)(韓國,中國東南沿海,香港,中國臺灣)
2、西部內陸:畜產品加工業(yè);
二、東南亞:
1、世界上的熱帶經濟作物區(qū):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第一);
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國);
3、礦產:錫(馬來西亞),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萊);
4、工業(yè)發(fā)展迅速。
9.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九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shù)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guī)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qū)經濟活動的效益?萍歼M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fā)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jié)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xù)利用。
10.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高空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風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風:受摩擦力影響,風向斜穿等壓線,指向低氣壓。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指向低壓,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 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在風向右側,南半球在左側),只改變風向,不影響風速。 摩擦力:與風向方向相反,既減小風速,又改變風向(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夾角越大) 風力(風速):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風(力)速越大
11.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一
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jù)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huán)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huán)境中,太陽光照穩(wěn)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tài)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fā)育
12.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二
學習時首先要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并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于看分區(qū)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qū)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 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象平行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粉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陜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的方法學習其它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13.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三
1、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1)全球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可劃分為六大基本板塊(名稱與分布)。
(2)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3)板塊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溝和造山帶,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或海溝-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由于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變形一褶皺,變位一斷層)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14.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四
組成巖石的礦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
結合成單質或化合物
礦物:巖石構成的的最基本單元,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等
積聚巖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巖:花崗巖;噴出巖:玄武巖
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
變質巖: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如大理巖、石英巖、板巖
15.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五
陸地水的相互關系水源補給類型補給時間補給特點我國分布地區(qū)
雨水夏秋季節(jié)水量變化大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wěn)定西北地區(qū)
湖泊水全年有調節(jié)性,水量穩(wěn)定東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穩(wěn)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普遍
16.地理高一下知識點 篇十六
陸地水體類型: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tài)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tài)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qū),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fā)難度較大;動態(tài)水是人們開發(fā)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