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一
出人頭地——蘇軾蘇軾:北宋文學家、詩人。
北宋嘉袥二年(1057年)的科舉考試,歐陽修擔任主考。
在閱卷時,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認為應列第一名。
不過,歐陽修覺得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學生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它定為第二名。
放榜后,按禮節(jié)考中的學生要去拜謝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來的不是曾鞏,而是年青的學子蘇軾,歐陽修才知鬧誤會了。
歐陽修很欣賞蘇軾,他給朋友寫信時說:“讀蘇軾的文章,不禁讓我汗顏。真痛快!我應當給蘇軾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
成語“出人頭地”出自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出人頭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優(yōu)秀。
2.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二
坦腹東床——王羲之王羲之: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有“書圣”之稱。
晉朝時,王導聲名在外,東晉重臣郗鑒派門生到王導家,想為女兒選一個女婿。
王導說:你到東廂去看看吧,子侄都在那里,任你挑選。
門生回去之后,告訴郗鑒:王家兒郎,都很不錯,聽說來選婿,都很矜持。只有一個人,躺在床上,露著肚子,仿佛沒聽到一般。
郗鑒說:就是他了。一打聽,這個人就是王羲之,郗鑒于是將女兒嫁給了他。
成語“坦腹東床”就是好女婿的意思,是女婿的美稱。
3.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三
管寧割席管寧:漢末三國時期隱士。
管寧和華歆起在菜園里鋤菜。
看到地里有一片黃金,管寧依舊鋤草,看待黃金猶如瓦片,而華歆高興地撿起金子。
一旁的管寧看上去不高興,華歆趕緊又丟掉了黃金。
兩個人曾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門口有一個衣著華貴的人乘著華麗的馬車經(jīng)過,管寧像沒看見一樣,讀書如故,而華歆趕緊跑出去看。
管寧見此,割斷席子與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寧割席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4.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四
奇貨可居——呂不韋呂不韋:戰(zhàn)國末年衛(wèi)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戰(zhàn)國時,呂不韋是一個商人,善于投機和囤積居奇,所以富甲一方,名聲遠揚。
有一年,他來到趙國邯鄲做生意,他發(fā)現(xiàn)一件稀有奇貨:秦國王子子楚。
彼時,子楚在趙國為人質(zhì),境況十分凄慘。
呂不韋改善著子楚的生活,并且,獻上了大量的金錢寶物給秦王的寵姬華陽夫人。
華陽夫人認子楚為子,并在秦王面前美言。
后來,子楚被接回秦國,立為太子,后來,成為秦王。
而呂不韋得到厚賞,成為秦國的丞相,得到從未得到過的權(quán)勢。
成語“奇貨可居”指把稀有的貨物儲存起來,等待高價賣出去。后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5.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五
懷橘遺親——陸績陸績:東漢末年大臣。
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
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三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
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
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
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懷橘遺親意為孝順父母。
6.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六
斷齏畫粥——范仲淹范仲淹: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小時候家里十分窮苦,但他十分酷愛讀書。
范仲淹住在廟里讀書。每天的生活十分清苦,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為四,早晚各吃兩塊,再切一些腌菜佐粥。
正是靠著苦學,范仲淹考上科舉,走上仕途,成為大文學家和政治家。
成語“斷齏化粥”形容雖貧苦但努力學習。
7.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七
截發(fā)留賓——陶侃陶侃:東晉時期名將。其曾孫為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侃少年時,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家里很窮,生活過得清苦。
有一天,范逵去陶侃家投宿,帶了很多的車馬仆從,陶侃發(fā)了愁:客人來了,可怎么招待他們呢?
湛氏非常賢明,她對陶侃說:你去留住客人,我自有道理。
湛氏剪下長發(fā),賣了錢,換來了幾斛米,把家里的房柱子砍削了一半當柴燒,把用來坐的草墊子鍘碎了喂馬。
傍晚時分,家里便擺上了精美的食物,范逵既為陶侃的才華驚嘆,也為他盛情款待而感動。
成語“截發(fā)留賓”意為母親賢明好客。
8.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八
不欺暗室——蘧伯玉蘧【qú】伯玉:春秋時期衛(wèi)國大臣,大夫蘧無咎之子。
蘧伯玉德行非常好,一次,衛(wèi)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轔轔的車聲又響起來。
衛(wèi)靈公就問夫人說:“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
夫人說:“應該是蘧伯玉。”
靈公問:“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南子說:“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jié)的,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夫下車,用手扶著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
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
蘧伯玉是我們衛(wèi)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恪盡職守。他不會因為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jié),所以我覺得是他。”
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成語“不欺暗室”意為雖獨處隱僻處,亦居心端正;形容為人坦誠磊落。
9.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九
胯下之辱——韓信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被劉邦評價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稱之“漢初三杰”。
韓信是淮陰人,年輕時家里窮,飯都吃不上,卻喜歡舞刀弄劍,村里的一群少年經(jīng)常欺負他。
有一個,一個屠戶少年攔住了他說:要么,你用你的劍殺了我,要不,你從我的胯下鉆過去。
韓信握緊了劍,思索之下,他從少年的胯下鉆了過去。
多年之后,韓信在劉邦手下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封楚王,衣錦還鄉(xiāng)。
他找到當時的少年,封他做了尉官。別人都不解,韓信卻說:當年,我并不是不敢殺他,可是,如果殺了他,我難逃責罰,心中的抱負如何實現(xiàn)呢?所以我強忍屈辱,才終于有了如今的成就?梢哉f,是他幫助我磨煉了意志,我怎么能不感謝他呢。
“胯下之辱”指從別人胯下鉆過去的恥辱,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顯達時能夠暫時忍受恥辱。
10.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
卿卿我我——王戎王戎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世說新語》記載: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而按照禮儀,婦人應以“君”稱其夫,“卿”乃是夫?qū)ζ薜姆Q呼。
可能感覺老被妻子這樣叫不好意思,王戎就說:“你這樣叫我,按照禮儀屬于不敬,往后不要再叫了!
可他的妻子卻道:“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王戎被懟得啞口無言,只好聽之任之。
由此,“卿卿我我”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形容夫妻或相愛的男女十分親昵。
11.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一
退避三舍——重耳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12.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二
不恥下問——孔圉春秋時期,衛(wèi)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后,衛(wèi)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并讓后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后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wèi)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憑什么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于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13.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三
望梅止渴——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14.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四
鑿壁借光——匡衡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敝魅寺犃耍顬楦袊@,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15.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五
聞雞起舞——祖逖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16.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六
懸梁刺股——孫敬、蘇秦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的政治家。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fā)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
17.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七
程門立雪——程頤 《宋史·楊時傳》記載,楊時和游酢去拜見宋代理學家程頤,正巧程頤在屋里打坐。他們兩個不忍心驚擾老師,但又不想放棄求教的機會,于是就靜靜地站在門外等程頤醒來。過了許久,程頤才醒來,此時門外的積雪已有一尺厚了。他們兩個也變成了兩個“雪人”。后來,人們就用“程門立雪”來形容尊師重道。
18.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八
指鹿為馬——趙高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試圖要謀權(quán)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后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比喻顛倒是非。
19.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十九
高山流水——伯牙、鐘子期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辩娮悠谒篮螅劳词е,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案呱搅魉北扔髦夯蛑,也比喻樂曲高妙。
20.歷史名人成語故事 篇二十
完璧歸趙——藺相如戰(zhàn)國時代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璧去換城。相如到秦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誠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設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趙國(見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