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夏去秋來,天地欣然。愉快充實的暑假生活即將過去,我們又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學年。新的學期,新的目標,新的征程,新的希望。為了讓孩子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收獲更多的快樂和成長,敬請查收這份開學通知及溫馨提醒!
一、開學時間安排
【報到時間:2023年8月31日】
上午:二至六年級報到時間:9:00-11:00
下午:一年級報到時間:14:00開始
【開課時間:2023年9月1日】
二、一年級新生
1、報名注冊:
一年級新生8月31日上午在微信小程序中查看分班信息,31日下午攜帶結核菌素檢查單,學平險復印件,戶口簿復印件1份(復印戶主頁、父母頁、學生頁各一份),按照分班到相應班級報到注冊。
2、入校要求:
(1)報到當天,一年級每位學生需由一名家長引導孩子到相應教室。班級注冊結束后,家長即帶領學生離開校園。
。2)為確保學生安全,騎摩托車、電動車的家長和乘坐的學生必須佩戴頭盔,將車輛(含電動車、自行車)停放在校門兩側的停車區(qū),車頭一律向外。因河濱路是單行道,切勿堵在學校門口,禮貌謙讓、相互配合,為孩子做好表率,共同保障學生安全。
三、二至六年級學生
1、報名注冊:
攜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綜合實踐作業(yè),學平險復印件,到相應班級教室報到注冊。
2、入校要求:
為減少人員聚集,三至六年級家長無特殊原因不得進入校園。請各位家長嚴格按照開學時間安排,提醒學生準時到校,不遲到、不提前。
四、開學攻略
。ㄒ唬⿲W生篇
1、生活準備
攜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及綜合實踐作業(yè)到相應班級教室報到注冊。
一是調整節(jié)奏,科學作息。根據(jù)以往上學的作息時間,調整生物鐘,按時一日三餐,早睡早起,適當戶外體育運動,適應開學后的“時差”變化。
二是準備學習用品。列出新學期所需的學習用品清單,做好物品整理。
三是準備生活用品。學校9月1日起供應早餐,學生需自備餐具和毛巾。注意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產(chǎn)品。
四是“隔離”電子產(chǎn)品。過度依賴使用電子產(chǎn)品對我們的影響不容小覷,比如注意力,很多同學開學后無精打采,整天想著“打游戲”,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控制好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間和頻率,要適度“隔離”電子產(chǎn)品。
2、心理準備
一是克服焦慮。開學前,有些同學可能會感到焦慮。當出現(xiàn)這種情緒時,首先要將消極情緒“正;,告訴自己會焦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適度的焦慮和緊張可以幫助我們維持一定的興奮性,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增強對學習的積極性。試著接納情緒,順其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要做的事情上。
二是積極暗示。當大家感覺到緊張、煩躁等情緒時,在接納情緒過后,也可以鼓勵自己多想想積極的事情,比如又可以見到老師和同學、參加豐富的校園活動、享受學校的美好時光等等。通過類似的積極心理暗示,增強愉悅感,讓自己精神飽滿地邁進新學期。
3、學習前準備
一是查漏補缺,整理假期作業(yè)。認真檢查各科假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并對照假期初制定的學習計劃、閱讀計劃,歸類整理,查漏補缺。
二是聚焦學習,制定新學期計劃!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新學期即將開始,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想想如何制定新學期詳細的可行計劃,包括學習目標、個性發(fā)展、興趣特長等內容,也可以請家長一起探討。
開學前的幾天可以有計劃地復習上學期所學內容,適當預習新學期的知識。
。ǘ┘议L篇
1、調整狀態(tài)恢復作息
返校在即,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假期綜合癥",家長要督促孩子按照上學作息時間,逐步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合理安排近期的學習、生活和休息時間,做到早睡早起,提前進入開學節(jié)奏。其次還要注意飲食健康,一日三餐要正常,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營造環(huán)境復盤收心
開學前,和孩子一起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jīng)完成,哪些尚未完成。通過對假期生活的“復盤”,分享收獲和遺憾,并及時總結經(jīng)驗或分析原因。
3、加強自律遠離網(wǎng)絡
開學在即,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家長應加強督促與引導,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次數(shù)和時間,防止沉迷網(wǎng)絡和游戲,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按照學校規(guī)定,學生不得將手機帶入校園。
4、共同討論合理計劃
家長可與孩子共同擬訂新學期學習計劃,在討論中完成從假期到開學的“頻道轉換”工作,把孩子新學期要讀哪些書籍、以誰為標桿、需要重點提高哪些學科成績、家長怎樣配合等內容一一納入學習計劃,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家長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家庭計劃和學習計劃,購買一些名著以及歷史、人物、勵志等方面的書籍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和人文素養(yǎng),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學習氛圍,讓孩子覺得“不僅我一個人在學習,我并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