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 篇一
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2、濫竽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lǐng)的冒充有本領(lǐng),次貨冒充好貨。
3、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4、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5、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6、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7、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8、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9、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指善于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10、牙牙學語:形容嬰兒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的神情。
11、幼學壯行:幼時勤于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12、刺股懸梁:形容刻苦學習。
2.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 篇二
1、大而無當:雖然大,但是不合用。
2、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鋒芒,表面看來好像很愚笨。多含褒義。
3、大器晚成: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比較晚。
4、當仁不讓: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擔,不謙讓,不推托。仁,正義,正義的事,引申為應(yīng)該做的事。
5、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含貶義。
6、登堂入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水平。
7、頂禮膜拜:比喻崇拜到極點,含貶義。
8、東山再起:東晉謝安退職后在東山做隱士,后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fù)地位。
9、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語出唐代杜牧詩。
10、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指公堂上受審。
11、多事之秋:事變很多的時期。
12、耳濡目染: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吹剑恢挥X地受到影響。濡,沾濕。
13、耳熟能詳:聽的次數(shù)多了,熟悉得都能夠詳盡地說出來。
3.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 篇三
1、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2、愛不釋手:釋:放下。喜愛得舍不得放手。
3、出類拔萃: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4、良莠不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煸诤堂缰。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5、滄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6、剛愎自用:愎:任性;剛愎:強硬回執(zhí);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zhí)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7、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8、古色古香: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diào)。
9、風聲鶴唳: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10、反躬自問:躬:自身;問:檢查;剡^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4.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 篇四
1、大言不慚:說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2、蠱惑人心:蠱惑:迷惑。指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惑人,搞亂人的思想。
3、孤掌難鳴: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4、面面相覷:覷: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5、獨辟蹊徑:自己開辟一條路。比喻獨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新的方法。
6、每況愈下:越往下越明顯。表示情況越來越壞。
7、精明強干: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8、博古通今:通:通曉。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xiàn)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9、觸類旁通: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
10、吹毛求疵:求:找尋;疵: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5.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 篇五
1、比比皆是:比比:一個挨一個。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
2、夢寐以求:寐:睡著。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
3、和風細雨: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4、高談闊論:高:高深;闊:廣闊。多指不著邊際地大發(fā)議論。
5、大張旗鼓:張:陳設(shè),展示。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guī)模很大。也形容群眾活動聲勢和規(guī)模很大。
6、別出心裁:別:另外;心裁:心中的設(shè)計、籌劃。另有一種構(gòu)思或設(shè)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7、口若懸河: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8、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9、改弦易轍:轍:車輪軋過的痕跡。琴換弦,車改道。比喻改變原來的方向、計劃、辦法等。
10、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