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我們都知道高考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jīng)歷的一次至關重要的一次考試,高考語文文言文和閱讀是復習的難點和必考點,怎么復習文言文。©無憂考網(wǎng)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一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屬于什么的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資也。(……也)
3.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者,……)
4.劉備天下梟雄。(……,……)
(這四種是由“者、也”表判斷的類型)
5.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6.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
7.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為)
8.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
9.即今之縲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詞用,不表判斷)
2.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二
1.鄉(xiāng),通“向”:“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2.詳,通“佯”:“行十余里,廣詳死”(《史記·李列傳》)。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5.禽,通“擒”:“禽滅六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記·淮陰侯列傳》)。
7.趣
、偻ā摆叀保骸氨,百里而趣利者蹶”(《史記·孫臏列傳》)。
、谕ā按佟保骸叭ぺw兵亟入關”(《史記·陳涉世家》)。
8.內(nèi),通“納”:接納,讓……近來;藏!盁o內(nèi)諸侯軍”(《史記·高祖本紀》)。
9.郤,通“隙”:隔閡,矛盾。“令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10.責,通“債”:“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高祖本紀》)。
3.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三
(一)判斷句: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國。
4、此不知人之禍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動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4、而自令見放為
5、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6、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7、是以見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三)狀語后置句:
1、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3、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
(四)定語后置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賓語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4.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四
詞類活用
1、妝、服:莫不靚妝麗服(名作動,戴著……妝飾,穿著……衣服)
2、櫛:櫛比如鱗(名作狀,像梳齒一樣)
3、丘:檀板丘積(名作狀,像山丘一樣)
4、云:樽罍云瀉(名作狀,像云一樣)
5、狀:無得而狀(名作動,形容,描述)
6、下:壯士聽而下淚矣(名作動,流下)
7、觴:最可觴(shāng)客(名作動,勸人飲酒)
8、吏:吏吳兩載(名作動,作官)
5.高三語文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五
文言虛詞
1.而
、胚B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七B詞,表轉(zhuǎn)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沁B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冗B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蛇B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糯~: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浦~,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侵~,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戎~,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偶嬖~,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