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馬莎長大了》這一課的教學設(shè)計,我主要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三個理念:一是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探究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二是通過對多層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感知成長的含義;三是注重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文的理解,表演,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下面我就做個詳細地說明。一、在談話中入境
我首先問孩子你們想長大嗎?為什么想長大?怎樣才算是長大了呢?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了,從孩子們的發(fā)言中,我知道,他們也漸漸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揭示課題后(馬莎長大),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了好奇,這時請來課文的主人公馬莎,想知道馬莎的故事,于是在這個狀態(tài)下,讓學生接觸課文,帶著目的聽老師朗讀。想想馬莎的愿望是什么?這時課題還沒有完全揭示,主要是想讓學生回答完這個問題后,再問問馬莎到底有沒有長大呢?由此揭示課題。這樣既完成了課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詞語的理解,又知道了馬莎是真正長大了,還知道了朗讀。我覺得這是我這節(jié)課的亮點。
二、在對話中讀文
說到朗讀,這是目前新課改的重點,語文都提倡老師少說,讓孩子在讀中學,讀中體會,并且要讓孩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學完生字后。這篇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學生讀起來也很輕松。重點是要讓學生有恰當?shù)沫h(huán)境去進一步讀出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當成馬莎,想想她會怎么做,怎么說。把自己當成大人,爸爸,媽媽,想想他們又會怎么說怎么做。
整篇課文學下來,學生的興趣還是很濃的,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長大”,也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當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課堂的靈活性還是不夠,問題過于瑣碎,生字教學花費的時間太多等等,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不斷的探索,研究。
2.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今天的教育不僅僅是向?qū)W生灌輸已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是其主陣地,在教學《小母雞種稻子》這一課時,學生們興趣盎然,學得很積極!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想成功關(guān)鍵在于: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發(fā)展,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1、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好的老師,課的開始先讓學生觀看:四位學生帶上頭飾歌表演《勞動光榮》,從而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關(guān)通過對課題質(zhì)疑,有許多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小母雞要種稻子?”、“為什么小貓不和小母雞去鋤草?”……通過這樣的訓練,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2、合作學習,快樂識字。
在識字中,我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和諧和課堂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并通過“找字卡、讀字卡”的游戲,提高識字效率。
3、尊重個性,發(fā)揮想象。
在讀通全文后,我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來介紹,開拓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想象、說話中感悟課文,并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其自主選擇。
當然,課堂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課堂的調(diào)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傊谡n改面前,我將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在實踐、反思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3.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春天的手》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兒歌,學生喜歡讀,讀起來也朗朗上口,然而這課的生字卻非常多,要求會認的字有14個,要求會寫的字有4個,而這些會認會寫的字中,其中還有些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不是常用字,如:“撫摸”、“掠”、“拂”。因此,上這一課我采用了以讀為主、隨文識字的方法。以下是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幾處:1、看圖說話,感知課文內(nèi)容;
在前一單元《家園》的語文天地中,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丁丁冬冬中的冬冬給了我們一把金鑰匙:“插圖右以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書時要留心看看插圖!币蚨,在本單元春天的學習中,我有意識地把這把金鑰匙運用到學習的實踐中,讓學生看圖說話,看圖想象春天的景,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因為《春天的手》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并具有和諧韻律的兒歌,所以十分適合學生朗讀。因而課堂上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學促讀,以讀促學。
跟讀。老師朗讀,會讀的可以跟著讀;
自由讀。通過自已朗讀,初步認識一部分字,能初步讀通;
齊讀。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配樂朗讀,加重兒歌的美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學生美美地朗讀,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中。
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所以才會盡可能地把它讀通讀順讀美,為了讀好,學生必然會反復地練讀,練習的過程也成為學習體會的過程。
全班分小組合作朗讀。全班六小組,每小組讀一小節(jié),后一小節(jié)齊讀。這就要求每組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因為注意力的不集中就會使小組配合不上全班的朗讀,同時,這也是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一個競爭,看看哪組的學生認真,哪組的學生讀得好,從而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時不會覺得枯燥,產(chǎn)生不愿讀、不想讀的情緒,從而能調(diào)動整個課堂的氛圍。
3、隨文識字,
隨著詩歌,逐一出示文中生字,讓學生認讀,談記字方法,組詞,造句,以此來加深對所學生字的理解。
4.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韻文,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講述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故事,屬于學生喜歡讀的文章。但縱觀整堂課,我覺得并沒有將課文的這種情趣傳達給學生,整節(jié)課氣氛有些沉重。原因是我認為文章通俗易懂,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學生只要明白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上用什么作畫就可以了。這一點學生一讀就懂,用自己的腳印來作畫。忽視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與“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關(guān)系。所以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幫小動物們找腳印,有的孩子就不明白怎么找了,有的講小狗與小馬的腳印弄混了,有的將小鴨與小雞的腳印弄混了,這些都是因為讀書不充分所造成的。朗讀上沒下功夫,學生在練習背誦課文時只能花大力氣了。 對于要求認識的生字,“啦、用、幾、為、加”等,在本課中都是一些“高頻字”,認讀障礙不大,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正確識記。但對于要求會寫的“魚”字,在指導書寫時,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不能按正確的筆順來寫,特別是“魚”字中間的“田”很多學生先封口再寫里邊的“橫”和“豎”,課上雖然讓學生邊說著“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書寫規(guī)則邊來練習,但還是有孩子不按筆順來寫。練習少是一方面,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也有待進一步糾正、提高!
5.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小魚的夢》是一首語言清新優(yōu)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洋溢著愉悅的兒歌,也是一篇豐富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想象力的好教例。#此前在首頁部分顯示1、上課開始,我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字:夢,滲透識字教學;我用親身經(jīng)驗說了自己曾做過的一個夢,這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也有很多,頓時話匣子就打開了,學生都特別感興趣。這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是比較重要的,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要任務(wù),本課的生字量多,要讓學生扎實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訓練和游戲,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由整體感知課文,再抽出詞,后才是生字,無形中減緩了坡度。
3、堅持以讀為本,落實語感訓練。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比如聽錄音范讀,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小組合作讀,同桌讀等,展示了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體現(xiàn)了讀書的層次性。這一部分地教學我充分體現(xiàn)多讀少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采用生生對比讀的方式充分朗讀,從量中讀出質(zhì)來,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感悟,突破難句“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床珍珠被”和“風兒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搖籃推”的理解。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很愿意在同學中展示自己。
4、堅持激勵。在課堂上我堅持正面引導,不斷激勵學生,激勵他們的進步,激勵他們的成長。一句激勵的語言,一個激勵的眼神,都使學生們興致昂然。
5、我在引導學生想象“小魚會夢見什么?”這一問題時,播放了《搖籃曲》,既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又創(chuàng)設(shè)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鋪墊了整個課堂的氣氛。以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想象,這樣的設(shè)計學生感受到了美,也盡情表達著美。可以這樣說:“課堂不僅流動著美,也流動著真情!
不足之處:
1、作為教者,自己本身要讀懂教材,要深挖教材,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2、針對本篇課文的短小精悍的特點,應考慮可否將識字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調(diào)整一下,讓理解課文、朗讀課文的時間更多一些。
3、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靈活運用課堂40分鐘。
上了這一課,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chuàng)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chuàng)造空間,就看我們?nèi)绾稳グ盐,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