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 #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學習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科學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奔词刮覀兊某煽儾皇呛芎茫灰行南胍獙W習,那么我們就應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過秦風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斗。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供大家查閱。
1.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
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1、大運河的開通:
(1)時間與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運河三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長的運河。
(3)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并連接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大運河的開通作用:
、偌訌娏四媳苯煌
②鞏固了隋王朝的統(tǒng)治
、鄞蟠蟠龠M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第二課“貞觀之治”
1、隋朝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3、武則天及其統(tǒng)治:我國歷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她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4、貞觀之治: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的諫臣,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第三課“開元盛世”
1、唐朝的社會經濟:
(1)茶樹種植:茶葉生產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2)農業(yè)生產工具改進: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3)陶瓷業(y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4)商業(yè):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2、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qū),市為繁華的商業(yè)區(qū)。
3、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稱為“開元盛世”。
第四課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2、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重要。
3、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4、科舉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廢除。
第五課“和同為一家”
1、唐太宗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shù)民族人尊稱他的為“天可汗”。
2、唐朝加強西域地區(qū)管轄: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qū)。
3、唐與吐蕃關系:
(1)7世紀前期,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3)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2.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
易混點:
1、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zhàn)爭,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
2、區(qū)分洋務運動“軍事”與“民用”企業(yè)。軍事: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近代第一個軍事工業(yè))、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近代規(guī)模大軍事工業(yè))、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近代第一家新式造船廠);民用: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洋務運動企業(yè)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
4、《辛丑親約》(20世紀第一個不平等親約)中“辛丑”指的是簽訂條約的時間是1901年,不是1900年。條約中能體現(xiàn)“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的條款是“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的標志性事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5、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lián)軍而不是八國聯(lián)軍,時間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國聯(lián)軍和英法聯(lián)軍都曾侵占過北京。
6、新文化運動屬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但中國近代化思想解放運動只包括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不包括洋務運動。
7、戊戌變法中的“戊戌”指的是1898年,百日維新內容中能體現(xiàn)這場改革性質的是“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維新變法運動失敗的標志是戊戌政變,而不是戊戌變法。
8、洋務運動期間創(chuàng)辦京師同文館,戊戌變法期間開設京師大學堂。
9、辛亥革命大功績是*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了清朝統(tǒng)治),而不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共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易錯點:
1、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書寫。
2、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他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其失敗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持續(xù)時間1840——1949,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一個發(fā)展過程,《南京條約》簽訂僅僅是開始。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zhèn) 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5、辛亥革命*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專 制),不是*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易考點:
1、洋務運動期間企業(yè)相關圖片。
2、洋務運動影響: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3、辛亥革命的影響。(政治、經濟、思想、生活習俗)
政治上,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君主專 制。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生活習俗上,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
經濟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漸漸發(fā)展。
4、識看甲午中日戰(zhàn)爭形勢圖圖片,知道四場戰(zhàn)役。爆發(fā)—豐島海戰(zhàn)。黃海海戰(zhàn),鄧世昌殉國。遼寧半島戰(zhàn)役,直取大連、旅順。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5、武昌起義。
3.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
一、鴉片戰(zhàn)爭
1、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把中國變?yōu)橛脑袭a地和商品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
3、開始:1840年6月英軍侵入中國廣東海面。
4、結果:1842年中國戰(zhàn)敗,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5、清政府戰(zhàn)敗的原因:
由于清政府腐 敗無能,加上軍事裝備及技術落后,道光帝忽戰(zhàn)忽和的態(tài)度,終清政府戰(zhàn)敗。
6、《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7、影響:①嚴重破壞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②中國逐漸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封建經濟開始解體。③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虎門銷煙
1、背景: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危害。19世紀初,在正當?shù)闹杏①Q易中,中國長期處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國商人為牟取暴利,竟喪心病狂地把大量鴉片偷運到中國。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罪惡的鴉片走私,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嚴重影響清政府的財政,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大批官僚吸食鴉片,使清政府更加腐 敗,軍隊的戰(zhàn)斗力進一步削弱。
2、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史稱“虎門銷煙”。
3、歷史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振奮了民族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
4、啟示:我們要學習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根本原因:1856-1860年英法為了擴大侵略利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2、侵略者:主兇:英國和法國,幫兇:美國和俄 國。
3、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占領北京后火燒圓明園。
4、沙俄的侵略:
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從1858年起,到19世紀80年代,俄 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5、歷史影響: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太平天國運動
1、建立: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fā)動起義。
2、定都: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3、發(fā)展: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為_清朝統(tǒng)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4、抗擊洋槍隊:
、贋榱随(zhèn) 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外發(fā)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tǒng)領。
、1860年,在青浦李秀成率領太平軍痛擊洋槍隊。1862年,在浙江慈溪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洋槍隊。
、厶杰娍箵粞髽岅犑侵袊嗣窨箵敉鈬致缘牡湫褪吕。
5、失敗原因: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因中外發(fā)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而失敗。
五、左宗棠收復新疆
1、新疆危機: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 國虎視耽耽地想爭奪新疆。新疆面臨危機。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后來,建立偽政權,侵略勢力由南疆擴展到北疆。英俄兩國都想通過支持,進而控制新疆。新疆危機被形象地稱為“一仆二主”。仆人是阿古柏,二主指英國和俄 國。
2、海防和塞防之爭
①背景: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邊疆危機,西北形勢嚴峻,東南警報頻傳。
、诖砣宋锛爸鲝垼豪铠櫿碌挠^點:強調東南海防重要,主張放棄西北塞防。
左宗棠的觀點:主張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復新疆。
、劢Y果:清政府采納了左宗棠的意見,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3、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策略: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
、诮涍^: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在左宗棠的軍事配合下,通過外交努力,中、俄兩國簽訂條約,1881年收復了伊犁。
、圩饔茫鹤笞谔氖諒托陆柟塘酥袊奈鞅边吔,捍衛(wèi)了中國的領土及主權。
4、新疆建。1884年,清政府采納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設立行省。
4.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
1、萍瀏醴起義:
(1)時間及領導人: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
(2)起義地點:江西湖南交界的萍鄉(xiāng)、瀏陽、醴陵
(3)結果:奮戰(zhàn)一個多月后失敗。
(4)地位: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武裝起義。
2、安慶起義:
(1)時間及領導人: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
(2)結果: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在紹興準備策應安慶起義的秋瑾也不幸遇難。
3、廣西鎮(zhèn)南關起義:
(1)時間及領導人:1907年,孫中山、黃興
(2)結果:奮戰(zhàn)七晝夜,因彈藥缺乏,終失敗。
4、黃花崗起義:
(1)時間及領導人:1911年,黃興
(2)結果: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
(3)起義名稱來歷:
起義失敗后,人們將收殮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廣州黃花崗,稱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歷也將這次起義稱為“黃花崗起義”。
(4)意義:
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5.初二歷冊期末考試要點
一、洋務運動
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內外交困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tǒng)治)
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代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為代表
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軍事)工業(yè)
(2)、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一批(民用工業(yè)),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海軍:洋務派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學堂:1862年成立(京師同文館),各地開辦了一些(科技)學堂和(軍事)學堂,培養(yǎng)人才破產:(甲午海戰(zhàn))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
評價:
(1)局限性:是失敗和(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2)積極性: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戊戌變法公車上書:
(1)背景:1895年春,《馬關條約》的簽訂
(2)經過:(康有為)(梁啟超)聯(lián)合和省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
(3)影響: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
創(chuàng)辦報刊: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宣傳維新變法組織團隊: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了
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9月,歷時103天。
結果: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
三、辛亥革命:
創(chuàng)建革命黨:
(1)興中會:(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成立
(2)同盟會:時間:(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報刊:創(chuàng)辦機關刊物《民報》。在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革命過程:
(1)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fā)動起義,取得勝利
(2)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統(tǒng)治
歷史意義:*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四、新文化運動
背景:
(1)中華民國成立后,(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進一步傳播
(2)(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 裁,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尊孔復古,新舊思潮發(fā)生激烈沖突興起: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
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內容:
(1)提倡(民主),反對獨 裁專 制(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發(fā)展
背景:(1917)年,俄 國(十月革命)勝利
活動:(1)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
(2)1918年底,李大釗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宣傳(馬克思主義)
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
評價:(1)積極性我國歷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fā)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局限性:存在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