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國慶節(jié)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馬敘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xx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fā)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绷植瘑T也發(fā)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jié)日。
2.節(jié)日演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 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lián)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游 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 行。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均采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游 行。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 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3.節(jié)日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是國家的一種象征,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jié)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guī)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征
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fā)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4.節(jié)日準備
每逢國慶前夕,天安門廣場中心都將擺放安置大型花壇。名為“祝福祖國”的中心大型花壇以花籃為主景,籃中插有牡丹、玉蘭、芙蓉、月季等花材,平面部分由如意圖案的花卉組成,寓意富貴吉祥、平安幸福。花籃籃體表面嵌有中國結圖案和中國夢文字。花壇直徑50米,花籃最寬處15米,頂高15米。
5.國慶節(jié)手抄報素材
1、國慶手抄報素材:國慶節(jié)的詩句
《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zhàn)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心。
2、國慶手抄報素材:歡度國慶名人名言【經典篇】
(1)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后,亞洲崛起有黃人!獏怯裾
(2)能夠獻身于自己祖國的事業(yè),為實現理想而斗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獏怯裾
。3)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并不少于治理一個國家。作者:蒙泰格尼
。4)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作者:巴甫洛夫
。5)真正的愛國者是愛人類的,愛國決不是排外!R鐵丁
國慶節(jié)手抄報的意義其實有很多,歡樂的,莊重的,都是表達大家感情的方式,手抄報的內容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也可以說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么樣,大家在籌備手抄報的時候,不管是真的深有感觸還是例行任務,接親網小編都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國慶節(jié)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