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 #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學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領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樣,一滴水或許很快就會被太陽蒸發(fā),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會變成一個水溝,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本篇文章是©無憂考網(wǎng)為您整理的《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供大家借鑒。
1.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qū)
第一節(jié)
1、中東位于亞洲西南部、非洲東北部。聯(lián)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是東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之地,對照中東地形圖8.3,了解中東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
2、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藏量、生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主要產油國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聯(lián)酋、伊拉克等
5、中東主要是白色人種。大多數(shù)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基 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蘭教還把麥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蘭教。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節(jié)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地區(qū)人口稠密,國家眾多,是發(fā)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qū)。本區(qū)形成一個區(qū)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統(tǒng)一貨幣叫歐元。歐盟加強了歐洲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lián)系,并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3、發(fā)達的畜牧業(yè):本區(qū)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大西洋東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多汁牧草,草場廣布,本區(qū)的人們把牧草稱為“綠色金子”。荷蘭、丹麥是的乳畜大國。
第三節(ji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區(qū)位于世界上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億多人,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本區(qū)被稱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歸線都穿過本區(qū),非洲是世界上跨熱帶面積的洲。讀圖6.12p9,本區(qū)氣候分布的特點: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熱帶草原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為干濕兩季。熱帶草原地區(qū)常常受到旱災影響。
3、讀圖8.26p67,區(qū)域經緯度位置,主要國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區(qū)地形以高原為主,的盆地剛果盆地,有被稱為地球傷痕的東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非洲山乞力馬扎羅山。
4、由于殖民主義長期占領和掠奪,使本區(qū)有許多國家成為單一商品經濟,即出口礦產、木材、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初級產品,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yè)制成品。這種過分依賴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的模式不利于經濟的長期發(fā)展,因此要努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多樣化的農業(yè),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旅游業(yè)、水產業(yè)等其他產業(yè)。
5、非洲是人口增長率的大洲。這里農牧業(yè)生產落后,農產品產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長快,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是本區(qū)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主要位于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亞利用不同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fā)展農牧業(yè),形成四個不同的農牧業(yè)區(qū),讀圖8.37p74。澳大利亞又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口密度小,農場規(guī)模很大,農牧業(yè)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麥的出口國。
澳大利亞服務業(yè)已大大超過農牧業(yè)和工礦業(yè),成為澳大利亞的主導產業(yè)。
悉尼是全國的工業(yè)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
獨占大陸的國家,三個美名傳天下。特有動物大袋鼠,鴨嘴鴯鹋和考拉。
氣候環(huán)狀多樣化,咱是冬來它是夏。地廣人稀好牧羊。煤鐵資源儲量大。
人口集中東南部,暖濕氣侯好安家。港口悉尼墨爾本,首都卻在堪培拉。
2.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
1、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4、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5、緯度范圍: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
60°~90°為高緯度。
6、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7、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初一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8、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現(xiàn)象;地球公轉時地軸總與公轉軌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夾角不變。
9、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10、熱帶(23.5°N~23.5°S)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氣候終年炎熱;寒帶(緯度66.5°~90°)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氣候終年寒冷;溫帶(緯度23.5°~66.5°)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
11、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1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1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經緯網(wǎng)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shù)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陸地面積占29%,海洋面積占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3.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
1、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是日平均氣溫。氣溫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測量氣溫時,要把溫度計放在百葉箱里,離地面高度1.5米。通常情況一天觀測四次,8時、14時、20時、2時。(活動p50)
2、氣溫的變化:(1)日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2時,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因此會有氣溫日較差;(2)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北半球陸地氣溫是7月,最低氣溫是1月,海洋氣溫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與北半球剛好相反。因此會有氣溫年較差。
3、氣溫的分布: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1)緯度分布:從赤道(低緯)向兩極(高緯)逐漸降低。
(2)海陸分布: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布:氣溫隨海拔升高逐漸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還包括降雪和冰雹等。根據(jù)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將降雨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2、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3、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4、降水的分布(圖3.21p56)
(1)受緯度位置因素的影響,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2)受海陸位置因素的影響,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
(3)受地形因素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雨極是乞拉朋齊,位于亞洲的印度。世界的干極是阿塔卡馬沙漠沙漠,位于南美洲。
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圖3.23p58)江蘇省南京市的氣候類型是亞 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3、影響氣候的因素:也就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響;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的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是受緯度位置因素的影響;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是受海陸位置因素的影響。
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1)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如熱帶人穿單衣,寒帶人穿棉衣,溫帶人穿衣服多少要隨季節(jié)變化;(2)對人類農業(yè)生產活動的影響,如水稻種在南方,小麥種在北方;(3)氣候異常還會帶來災害,如洪澇災害和旱災。(全球氣候變暖,使得極地等地區(qū)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會被淹沒。原因是人類燃燒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減少了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對大氣又保溫作用,因此氣溫會隨之上升。)
4.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俚厍蚴且粋球體。
、谄咸蜒篮胶<饮溦軅惵暑I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鄣厍虮砻娣e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倬暰: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诮浘: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诔嗟酪员钡木暥冉斜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垡猿嗟罏榻,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芙浂鹊淖兓(guī)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荼境踝游缇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迻|、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俚厍蜻\動繞什么轉方向周期產生的自然現(xiàn)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約24小時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春--秋;夏--冬)
、鄣厍虮砻嫖鍘У膭澐郑罕焙畮(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xiàn)象,又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變化明顯
、艿途暎0°--30°;中緯:30°--60°;高緯:60°--90°
、葑晕飨驏|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诒壤哳愋停壕段比例尺、數(shù)字比例尺
、郾壤叽笮〉呐袛啵悍帜赣,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艽蟊壤,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莸孛婺硞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5.初一上冊地理期末必考重點
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
、俑拍睿阂砸惶鞛橹芷诘臍鉁刈兓
、谧兓攸c:一天當中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
、蹥鉁厝蛰^差=氣溫-最低氣溫
2、年變化
、俑拍睿阂砸荒隇橹芷诘臍鉁刈兓。
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2月最低。
③氣溫年較差=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3、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4、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