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四年級愛國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說起“愛國“,不由地讓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許多愛國英雄。屈原懷抱一腔愛國熱情自投汨羅江,成為千古絕唱;岳飛背刺“精忠報國”,讓世人傳頌;文天祥“伶仃洋里嘆伶仃,留取丹心照汗青”;劉胡蘭鍘刀面前不低頭,黃繼光槍眼面前不畏懼……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成就了驚天動地的愛國主義精神。讀著他們的故事,常常會讓我們肅然起敬,敬佩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我讀了《找準人生的北斗星》中《稚嫩,純潔的愛國心》一文后,我深深地感到原來愛國精神還能這樣詮釋。是啊,8歲的小欣月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大的愿望就是能站在天安門前看升旗儀式,聽國歌奏響,誰能說這不是神圣的愛國之情?那119名志愿者難道僅僅是善良地完成小欣月的一個心愿嗎?難道這不是他們的愛國之情的真實的表現(xiàn)嗎?
愛國并不一定非要轟轟烈烈,其實,它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每次升旗儀式,我們端端正正地站,恭恭敬敬地行禮,這就是愛國;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我們尊敬老師,聽從他們的教導,讓自己成為將來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這是愛國。我們孝敬長輩,關心體貼他們,這也是愛國。也許有人會詫異:“這些簡單的行為是愛國嗎?”是的!從這些簡單的、身邊的事做起,我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義無返顧。
同學們,讓我們腳踏實地的從平凡的小事做起,為愛祖國奉獻我們的赤子之心吧!讓“北斗星”為我們指路,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吧!
【篇二】小學四年級愛國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愛國”,一個出現(xiàn)于“國家”之后,但卻應追溯到國家形成之前的字眼。愛國,生命之根,靈魂之信仰。小心把它貼在心口,那是幾千年沉甸甸的血與淚。時代在變,那一腔愛國熱情從沒有變過。
歷史的風,吹開了“九一八”事變那一頁,那些年經歷的事,我雖不曾看見,但卻歷歷在目。多少勞動人民遭到屠 殺,多殺忠義之士遭到迫 害,我的心在滴血,我們祖國媽媽的心在滴血!
在晚清時代,中國政治黑暗,先是鴉片戰(zhàn)爭,后來又與外國簽定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接著二戰(zhàn)期間,中國與日本開始了長達八年之久的戰(zhàn)爭,人們有的背井離鄉(xiāng),有的加入抗戰(zhàn)隊伍,有的就以默默的關注來與日本鬼子作著心理上的斗爭。在這八年之久的戰(zhàn)爭中,我們的領袖偉大的毛主席為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有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同志,都是我國不可缺少的棟梁。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周恩來總理不辭勞苦地工作,為的就是讓勞動人民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在周總理生著重病時,他依然像往常那樣不分晝夜的工作,后周總理逝世,他無兒無女,沒有自己的一分積蓄,連聯(lián)合國都為他降半旗默哀。
緊接著,又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開放”,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使深圳特區(qū)從一個小漁村華麗型到一個華燈璀璨的城市。從此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一直朝著繁榮富強發(fā)展,向著世界邁開一大步!
好好讀書,天天向上,讓我們也可以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貢獻,為中國再譜寫一篇篇輝煌!
【篇三】小學四年級愛國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語文課,學習了《詹天佑》一文。使我內心有了許多感觸。
詹天佑愛國這是大家在課文里有目共睹的,再在修京張鐵路的時候,是頂著重重壓力修筑的。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有許多困難,但詹天佑沒有放棄,仍是堅持修筑京張鐵路。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大受啟發(fā),我們做人,不正是要像詹天佑這樣嗎?
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龍的傳人不正是需要這樣的精神嗎?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不怕艱難的勇氣,接受任務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決心。
詹天佑,一個值得我們可歌可泣的人,一個開創(chuàng)中國修筑鐵路先河的人。
他的做法,激起我的愛國心,我們長大一定要做一個像詹天佑那樣的人,有一顆愛國心!
【篇四】小學四年級愛國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我們都是炎黃的子孫,我們的身上都涌動著中華千年的血脈,所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義務去愛我們的國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人類漫長的歲月進程中,曾經,我們的古人就是以這種自強不息、團結進取的精神屹立在世界的巔峰之上。甚至至今,因為我們古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明一直仍是引世人矚目的聚焦點。為什么我們的古人這么偉大呢?經過很多學者研究后,總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樸素的民族主義精神,簡單點來說就是——愛國精神。
愛國首先要了解民族的歷史——文化是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皭蹏俊闭l不會呢,那難道只有口頭上說的那么簡單嗎?你實踐過嗎?你了解多少我們中國的歷史呢?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這樣問問自己,那么就不會有那么多自以為是的“愛國人士”了,那么我們的中華民族也就一定會更加富強了!理所當然吶,我們每一個愛國者都應該認真學習祖國的歷史,深入了解祖國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發(fā)自內心的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詹天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徐悲鴻畫的馬算是我們國畫中的一個巔峰,可是在他留學的時候,他受到過不少外國人的排擠,他們常常鄙夷他,辱罵他是“東亞病夫”、“軟弱的中國人”。面對這么大的屈辱,徐悲鴻并沒有沖動地去和他們爭議,而是將一腔愛國之情化為了滿忱的動力,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yè),用實力證明了中國人的風采。因此,世人評論徐悲鴻的馬中蘊含著中國人的傲骨。所以往往,愛國就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把個人的發(fā)展同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關注自己的命運、心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愛國就是要愛我們的骨肉同胞。在我們過著今天的美好生活,你是否遺忘了曾經我們那浴血奮斗的八年戰(zhàn)爭呢?你還記得一個熟悉的名字——劉胡蘭嗎?她只有13歲啊,但是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她并沒有屈服,她是這樣對敵人說的:“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干到底!”支持她的是什么呢——對,就是因為她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所以她才沒有出賣自己的戰(zhàn)友。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今天是不會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的!
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們,我們應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我們的民族精神傳承不息!
【篇五】小學四年級愛國演講稿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愛國與口號。
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標語口號,可以說,中國是一個口號大國。我們先來聽幾句經典的口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我們的屠宰工作!”這是我省銅仁的一家屠宰場的標語。再來看看普及義務教育的口號“養(yǎng)女不讀書,不如養(yǎng)頭豬!養(yǎng)兒不讀書,就象養(yǎng)頭驢!”更絕的是某農村宣傳計劃生育的口號“一人超生,全村結扎!”
仔細體會一下,大家會覺得這些口號很滑稽,但這的確是我們國人自己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當然,我并不否認口號的作用。標語口號具有“綱領性”和“鼓動性”,它彌補了集體行動在組織結構上的缺陷,使人的潛力得到自然充分的發(fā)揮。然而,當口號僅僅是口號,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時,它就沒有任何意義。
當我們一邊響應著國家“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號召,一邊上完廁所洗手后卻不關水龍頭,這是口號,不是愛國;當我們在政治試卷上龍飛鳳舞地寫下“大力倡導和諧社會”,卻因為小事與同學吵架,甚至動手,這是口號,不是愛國;同樣,我們高唱著“愛我中華”,卻私下里咒罵學校老師的嚴厲,這更是一句空的口號,因為你連老師都不尊重,怎么會尊重自己的祖國?
當愛國僅僅是一句口號時,就不是愛國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國呢?
其實,愛國就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為提高國家和民族的素質做自己應有的努力:在升旗儀式上保持肅穆,這是愛國;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這是愛國;倒垃圾時,雙手把垃圾筐遞給那位年過半百的收垃圾的老人,這也是愛國;甚至,在某位同學做“愛國與口號”的主題演講時,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同樣是愛國。當愛國口號和實際行動結合到了一起,我們就是真正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中華兒女了。
正如今天,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抒發(fā)對祖國的熱愛;明天,我們坐在教室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心中高喊著口號:“讀凱里一中,考大學!”這就是愛國!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篇六】小學四年級愛國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命中,可能會聽到許多種聲音于自然界,潺潺的小溪流水聲,啾啾的小鳥歡鳴聲,霸氣十足的狼虎嘯嚎聲……于日常生活,父親母親的關懷之語,老師同學的鼓勵之言,街頭巷尾的喧器之音,無不沖擊著我們的耳膜。
然而,萬千聲音中必然有一種觸動人心的聲音,我便被那愛國吶喊聲給觸動了。
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沉浸在一片朦朧月色之中,周圍彌漫著一縷縷似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水霧,仿若絲絲憂愁纏住心頭。詩人憑欄飲酒,微微蹙眉,為官者何時才能做到真正的清廉,而百姓何時才能真正地脫離苦海呢?他在心中為國家、為百姓擔憂著,連吟出的詩也是那樣的苦澀。
這千古名句,又何嘗不是傾入了他一生的所思所想,他一生的愛國情懷……眼前似是更模糊了。似霧,似雨,或是感動的淚水。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換碧濤。
烈烈北風刮過這片土地,如針尖,如刀刃,扎得臉生痛,人們驚訝的看著這位不畏嚴寒的女子,這樣寒冷的冬天,竟用自己的貂裘來換酒喝,這豪情連男兒也自愧不如吧。
而她心中,也仿佛燃燒著一把熊熊烈火,燎燃了理想之原,為了復興的偉大理想,拋熱血也是值得的,雖為女兒身,可她的心性卻一點也不輸男兒的剛烈……只因心中比生命更珍貴的愛國情操。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天光云影俱是暗淡昏黃的,17歲的他獨自背上行囊,行走在浩大的天地之間,不知不覺地踏上了革命道路,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yè)。這深深的愛國情,這真切的憐民心使的他丟下手術刀,拿起筆桿,拯救麻木的心靈,喚醒沉睡的良知……我似是聽見了他聲嘶力竭的吶喊。我相信即使來源:
他永遠沉睡了,這永垂不朽的吶喊聲,也將浩然長存于我們的心中。
古往今來,無數(shù)愛國志士、革命烈士終將化成一縷青煙,隨風而逝,只有他們的聲音永遠在我們心中回蕩,那種永遠鮮活、永不過時的愛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