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 #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二篇】#】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jié),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jié)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以下“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二篇】”由©無憂考網(wǎng)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無憂考網(wǎng)!
【篇一】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蘭溪棹歌
[唐代]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譯文
一彎蛾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爭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紛紛涌上溪頭淺灘。
注釋
。1)蘭溪: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搖櫓時唱的歌。
。2)涼月:新月。
。3)越:古代東南沿海一帶稱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開時下的雨。
。5)棹歌:漁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鑒賞
戴叔倫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今屬浙江)令,蘭溪(又稱蘭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創(chuàng)作的。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題中“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nèi)的蘭溪江;棹是船槳,棹歌即船家搖槳時唱的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shù)仫L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艷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gòu)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映射著清冷的黑暗,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jīng)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此句轉(zhuǎn)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吧缴R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nèi)“中”字復(fù)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嘆風味啊,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于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贝^續(xù)前行,不覺意間已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灘頭。聽到灘聲嘩嘩,詩人才聯(lián)想到連日春雨,蘭溪水漲,灘聲聽起來也變得更加急驟了。在灘聲中,似乎時不時聽到魚兒逆水而行時發(fā)出的潑刺聲,詩人又不禁想到,這該是撒歡的鯉魚趁著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間桃花開時,每有綿綿春雨。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細雨,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使水色變渾,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鏡的描寫,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則自無“山色鏡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見詩人觀察事物描寫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來比較黯淡朦朧,這里特意選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覺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間本來比較寧靜,這里特意寫到鯉魚上灘的聲響,遂使靜夜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氣息。實際上,這里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灘聲喧嘩而有此聯(lián)想,后者因游魚潑刺而有此猜測。兩首都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正因為多了這一層想像的因素,詩情便顯得更為濃郁。
通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船歌雖然以蘭溪之夜作為背景,但它著重表現(xiàn)的并非夜的靜謐朦朧,而是蘭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這,正體現(xiàn)出這首詩獨特的民歌氣韻,漁家的歡樂之情。[3-5]
蘭溪,在今浙江蘭溪縣西南。棹(zhào召)歌,漁民的船歌。這首詩,仿擬民歌的韻致,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蘭溪一帶的山水之美,漁家的歡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畫。
首句“涼月如眉掛柳灣”是抬頭仰望天空!皼鲈隆倍郑葘懗鲈律男憷,又點出春雨過后涼爽宜人的氣候。“掛柳灣”,使人想象到月掛梢頭,光瀉蘭溪,細絳弄影,溪月相映增輝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鏡中看”,是低頭觀看溪水,把蘭溪山水寫得極為飄逸迷人!扮R”,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潔,溪面的平靜,水色的清澈。這里,詩人沒有著意渲染疏星秀月,夾岸青山,只說了“鏡中看”三字,而豐富的韻致恰恰就在這里。它啟發(fā)讀者去想象那幽雅的蘭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搖曳生姿,朦朧而飄渺,使人如墜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個多么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
溪景誠然至美,然而對于泛舟溪上的漁人來說,的樂趣還在春潮漁汛:“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宾a鯉之類的淡水魚,極愛新水(雨水)、逆流,一連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漲,魚群聯(lián)翩而來!疤一ㄓ辍辈粌H明示季節(jié),更見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魚搶新水,調(diào)皮地涌上溪頭淺灘,撥鰭擺尾,啪啪蹦跳,看到這種情景,怎不使人從心底漾起歡樂之情!
這首詩,從頭至尾沒有寫到“人”,也沒有寫到“情”,而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詩人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讀后給人以如臨其境的美感。從詩的結(jié)構(gòu)看,前二句是靜景,后二句是動景,結(jié)句尤為生動傳神,一筆勾勒,把整個畫面畫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蘭溪山水充滿蓬勃生機,是全詩最精彩的點睛之筆。
戴叔倫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常州)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篇二】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新雷
[清代]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賞析
《新雷》詩寫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雖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這不,冬寒尚未退盡,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臨了。百花園里萬紫千紅的花朵都已準備就緒,只待春雷一聲,就會競相開放。這首詩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贊美,更重要的是抒發(fā)了對社會變革的熱切期待。
注釋
1、造物:指天,古人認為天創(chuàng)造萬物。又作“造化”。
2、每于:常常在。
3、千紅萬紫:指春天時百花齊放的局面。
4、著:妥當,明顯。又作“著”。
5、新雷:春天的第一個雷聲。這里象征著春天將很快來臨。
白話譯文
造物者沒有言語卻有知覺,每當寒冬將盡便促使春意萌生。
千紅萬紫的花朵都已經(jīng)準備就緒,競相開放要待那驚雷一聲。
張維屏簡介
張維屏(1780-1859年),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晚號珠海老漁,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因厭倦官場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里,隱居“聽松園”,閉戶著述。
【篇三】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代]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創(chuàng)作背景
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作者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杜審言在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進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大約公元689年(武則天永昌元年)前后,他到江陰縣任職。此時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小官,心情很不高興。
在江陰縣任職時,杜審言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應(yīng)為《早春游望》,內(nèi)容已不可知。此詩是杜審言為唱和而作。
注釋
⑴和:指用詩應(yīng)答。晉陵:現(xiàn)江蘇省常州市。
、苹掠稳耍弘x家作官的人。
、俏锖颍褐缸匀唤绲臍庀蠛图竟(jié)變化.
、仁鐨猓汉团奶鞖狻
、删G蘋(pín):浮萍。
、使耪{(diào):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游望》。
、私恚阂蛔鳌敖蟆薄
白話譯文
只有遠離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別敏感自然物候轉(zhuǎn)化更新。
海上云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陽光下綠萍顏色轉(zhuǎn)深。
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diào),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鑒賞
這首一首和詩,作者是用原唱同題抒發(fā)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歸思。江南早春天氣,和朋友一起游覽風景,本是賞心樂事,但詩人卻像王粲登樓那樣,“雖信美而非吾土”,不如歸去。所以這首和詩寫得別有情致,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凄清,景色優(yōu)美而情調(diào)淡然,甚至于傷感,有滿腹牢騷在言外。
詩一開頭就發(fā)感慨,說只有離別家鄉(xiāng)、奔走仕途的游子,才會對異鄉(xiāng)的節(jié)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言外即謂,如果在家鄉(xiāng),或是當?shù)厝,則習(xí)見而不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diào)語氣中,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開頭相當別致,很有個性特點。
中間二聯(lián)即寫“驚新”。表面看,這兩聯(lián)寫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變化特點,表現(xiàn)出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xiāng)景色;實際上,詩人是從比較故鄉(xiāng)中原物候來寫異鄉(xiāng)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鮮風光里有著詩人懷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驚新而處處懷鄉(xiāng)。
“云霞”句是寫新春伊始。在古人觀念中,春神東帝,方位在東,日出于東,春來自東。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禮記·月令》),風已暖而水猶寒。而江南水鄉(xiāng)近海,春風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詩人突出地寫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像曙光一樣映照著滿天云霞。
“梅柳”句是寫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樹,同屬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尋梅,遙看柳色,殘冬未消;而江南已經(jīng)梅花繽紛,柳葉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詩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彼赃@句說梅柳渡過江來,江南就完全是花發(fā)木榮的春天了。
接著,寫春鳥!笆鐨狻敝^春天溫暖氣候!包S鳥”即黃鶯,又名倉庚。仲春二月“倉庚鳴”(《禮記·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黃鶯叫得更歡。西晉詩人陸機說:“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保ā侗招小罚笆鐨獯唿S鳥”,便是化用陸詩,而以一個“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鳥更其歡鳴的特點。
然后,寫水草!扒绻狻奔粗^春光!熬G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禮記·月令》);在江南,梁代詩人江淹說:“江南二月春,東風轉(zhuǎn)綠蘋.”(《詠美人春游》)這句說“晴光轉(zhuǎn)綠蘋”,便是化用江詩,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個月。
總之,新因舊而見奇,景因情而方驚。驚新由于懷舊,思鄉(xiāng)情切,更覺異鄉(xiāng)新奇。這兩聯(lián)寫眼中所見江南物候,也寓含著心中懷念中原故鄉(xiāng)之情,與首聯(lián)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貫,同時也自然地轉(zhuǎn)到末聯(lián)。
“古調(diào)”是尊重陸丞原唱的用語。詩人用“忽聞”以示意外語氣,巧妙地表現(xiàn)出陸丞的詩在無意中觸到詩人心中思鄉(xiāng)之痛,因而感傷流淚。反過來看,正因為詩人本來思鄉(xiāng)情切,所以一經(jīng)觸發(fā),便傷心流淚。這個結(jié)尾,既點明歸思,又點出和意,結(jié)構(gòu)謹嚴縝密。
前人欣賞這首詩,往往偏愛首、尾二聯(lián),而略過中間二聯(lián)。其實,它的構(gòu)思是完整而有獨創(chuàng)的。起結(jié)固然別致,但是如果沒有中間兩聯(lián)獨特的情景描寫,整首詩就不會如此豐滿、貫通而別有情趣,也不切題意。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首詩的精彩處,恰在中間二聯(lián)。
尾聯(lián)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詩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歷歷如畫,對仗工整,結(jié)構(gòu)細密,字字錘煉。
這首詩造語警策。體例上韻腳分明,平仄和諧,對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詩作品。結(jié)構(gòu)上,首聯(lián)一個意群,頷聯(lián)頸聯(lián)一個意群,尾聯(lián)又一個意群,并且首尾呼應(yīng)、中間展開。這種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詩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這首詩可謂初唐時期完成近體詩體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開源辟流的意義。
杜審言簡介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xué)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篇四】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登池上樓
[南北朝]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譯文
沉潛的龍,姿態(tài)是多么的幽閑多么的美妙啊!高飛的鴻鳥,聲音是多么的響亮多么的傳遠!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進功名),卻愧對天上的飛鴻;我想要棲息川谷(隱退沉潛),卻慚對深淵的潛龍。我仕進修德,卻智慧拙劣;我退隱耕田,卻又力量無法勝任。為了追求俸祿,我來到這偏遠的海邊做官,兼又臥病在床,面對著光禿禿的樹林。(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頭,渾不知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偶然間揭開窗帷,暫且登樓眺望。傾耳細聽有那流水波動的聲音,舉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嶺。初春的陽光已經(jīng)代替了殘余的冬風,新來的陽氣也更替了去冬的陰冷。(不知不覺)池塘已經(jīng)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想起《出車》這首豳詩,真使我傷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這首楚歌,更是讓我感慨。唉!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特別長久,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堅持節(jié)操那里僅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謂的“遯世無悶”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經(jīng)驗證、實踐了。
注釋
【池】謝靈運居所的園池。
【潛虬媚幽姿】潛游的虬龍憐惜美好的姿態(tài)。
【響】發(fā)出
【遠音】悠遠的鳴聲。
【薄】迫近,靠近。
【愧】慚愧
【棲川】指深淵中的潛龍
【怍】內(nèi)心不安,慚愧。
【進德】增進道德,這里指仕途上的進取。
【徇祿】追求祿位。
【疴】病
【衾枕昧節(jié)候】臥病衾枕之間分不清季節(jié)變化。衾,大被。昧,昏暗。
【褰開】揭開帷簾,打開窗子。
【嶇嵚】山勢險峻的樣子。
【初景革緒風】初春的陽光消除了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
【新陽改故陰】新春改變了已過去的殘冬。
【塘】堤岸
【祁祁傷豳歌】“采蘩祁祁”這首豳歌使我悲傷。祁祁,眾多的樣子。豳歌,指《詩經(jīng)·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的句子。
【萋萋感楚吟】“春草兮萋萋”這首楚歌使我感傷。萋萋,茂盛的樣子。楚吟,指,《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凄凄”的句子。
【索居】獨居。
【群】朋友
【處心】安心
【持操】保持節(jié)操
【無悶】沒有煩悶。出自《易經(jīng)·乾卦》:“遁世無悶!币鉃橘t人能避世而沒有煩惱。
【征】驗證,證明。
鑒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潛藏的虬那樣安然退隱,又不可能像高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業(yè)。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前八句為第一層,主要寫官場失意后的不滿與當時矛盾的處境。魏晉南朝時代權(quán)力斗爭激烈,仕途風波險惡,因此士族文人既有進取之志,又有企羨隱逸之心,而詩人所面臨的,卻是兩者俱無所得的困境。詩一開頭即由此下筆:“潛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賞的生活,“飛鴻”一句喻奮進高飛、聲名動世的境界;下面兩句說無論前者還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慚傀。四句中,第三句緊接第二句,第四句遠承第一句,詩意連貫而有變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寫出自己的困境,但為何會這樣,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實!斑M德”謂進取功業(yè),施恩德于世人,與“飛鴻”一句相應(yīng)。——但雖有此志,卻是才智不及。這句實際的意思,是說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謂退隱田園,以耕作自資,與“潛虬”一句相應(yīng)。——但徒懷此愿,卻是力所未能。以謝氏的富有,當然談不上“退耕力不任”的問題。這句實際的意思,是說自己頗有退隱之心,只是為形勢所格,無法實現(xiàn)。因為當時謝靈運如果拒絕赴任,就是公開表示與當權(quán)者對抗,極可能招致更大麻煩。下面進一步寫自己于無奈中來到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臥病床,所對唯有蕭索枯瑟之空林。全詩由虛入實,由遠及近,氣氛漸漸降到最低點。
自“衾枕”以下八句為第二層,寫登樓所見滿目春色!棒勒砻凉(jié)候”緊承前一句”臥疴對空林”而來,寫臥病中不知不覺,已是冬去春來,同時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開暫登臨”!皶骸敝^短時間,有抱病強起之意!皟A耳”、“舉目”兩句,寫出詩人對自然風光的極度喜愛。池塘水波輕拍,在傾耳細聽之際,令人慮澄意解;遠山參差聳立,于放眼遙望之中,使人心曠神怡。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陽光,正在革除“緒風”即殘冬的余風,“新陽”即春代替了“故陰”即冬的統(tǒng)治。“初景”、“新陽”寫出總體的感受,是虛筆,下面“池塘”、“園柳”兩句,轉(zhuǎn)為近景的具體描繪!俺靥辽翰荩瑘@柳變鳴禽”,是謝詩中最的詩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贊賞,甚至引出一些帶有神秘性的傳說。鐘蠑《詩品》引《謝氏家錄》說:“康樂(謝靈運襲爵康樂公)每對惠連(謝惠連,靈運之從弟),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惫适碌恼鎸嵭匀绾螘呵也徽,這一聯(lián)詩的名聲,看來確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這二句實在很平常,沒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應(yīng)如何看待,頗可稍加分析。
看起來,這一聯(lián)詩(特別是前一句)確實很平常,毫無錘煉之功,所寫景色亦并無特別之處.但應(yīng)該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現(xiàn)了初春之特征及詩人當時的心情。池塘周圍(尤其是向陽處)的草,因為得池水滋潤,又有坡地擋住寒風,故復(fù)蘇得早,生長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別的鮮嫩,有欣欣向榮的生氣。但它委實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謝靈運久病初起,這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觸動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萬物勃發(fā)的生機,于是很自然地得到這一清新之句!皥@柳變鳴禽”,寫柳枝上已有剛剛遷徙來的鳥兒在鳴叫,這同樣是細微而不易察覺的變化。兩句詩表現(xiàn)了詩人敏銳的感覺,以及憂郁的心情在春的節(jié)律中發(fā)生的振蕩。再有,宋初詩壇,以謝靈運其人為代表,有一種追求佳句的風氣,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復(fù)雕琢、精于刻畫取勝。在這樣的風氣中,此種自然生動而富有韻味的詩句,更顯得特出。總之,放在特定的文學(xué)環(huán)境和具體的詩篇之中來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確不失為佳句,單獨抽出來加以評論,就沒有多少意義了。從全詩來看,寫到這里,情緒漸漸轉(zhuǎn)向開朗欣喜的暖色調(diào)。
第二層是全詩最精彩的部份。詩人在病榻上度過了一個冬天,現(xiàn)在已是初春時節(jié)了。他憑窗而坐,傾耳細聽遠處波濤拍岸之聲;舉目遠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處所見的景致則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痹娙藦亩ゴ夯氐谋姸嗑跋笾羞x擇了一個細小而典型的鏡頭:不知不覺間樓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也已變換。正是從池塘小園的變化中,久病的詩人突然意識到,外面已是一派濃郁的春意。這里寫景,有聲有色,遠近交錯,充滿了蓬勃生氣!俺靥痢倍錇闅v來詩論家交口贊賞。它的妙處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繩削。
最后六句為第三層.開頭兩句由登樓觀春聯(lián)想到古代描寫春景的詩,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緒又轉(zhuǎn)向感傷!捌钇顐俑琛钡摹搬俑琛,指《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一篇,詩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寫春景之句!皞俑琛保凑铡睹娦颉、《詩譜》等傳統(tǒng)的解釋,《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xùn)|都以避讒害時作的,謝靈運用此典故,帶有暗喻的意思!拜螺赂谐鳌钡摹俺鳌,指《楚辭·招隱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謂“感楚吟”,是說有感于隱士的生活。這兩句回復(fù)到第一層的內(nèi)容,但并非單純的重復(fù),而是表示要從困窘的處境中擺脫出來,決心走隱居的道路。接著“索居”、“離群”兩句,寫隱居生活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離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歲月漫長,枯索無味,難以安心。這兩句從詩意上說,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說自己。但在潛在心理上,這種被否定的想法,也隱約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種疑慮。謝靈運出身華胄,為世人所重,且驕縱自負,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對于他確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歸隱的決心已下。全詩結(jié)束兩句說:“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無悶”語出《周易·乾卦》,意謂大德之人,避世而無所煩憂。這兩句意思是:堅持節(jié)操豈止古人能夠做到,《周易》所謂“遁世無悶”在今人身上同樣可以得到征驗!這樣,詩的情緒便從進退維谷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以高亢的聲調(diào)收結(jié)全篇。也就在這大約半年之后,謝靈運終于稱疾辭職,歸隱到始寧的祖居。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郁悶,或是比興,用虬和鴻的進退得所來說明自己進退失據(jù);或是直抒胸臆,訴說獨居異鄉(xiāng)的孤苦;或是以景寫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來襯托詩人內(nèi)心的抑郁。
此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fā)了種種復(fù)雜的情緒。這里有孤芳自賞的情調(diào),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對政敵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的志趣等等,雖然語言頗覺隱晦,卻是真實地表現(xiàn)了內(nèi)心活動的過程。詩中寫景部分與抒情結(jié)合得相當密切,并且成為詩中情緒變化的樞紐。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chuàng)山水詩一派的條件。只是,語言過于深奧、句式缺少變化,因求對仗而造成某些重復(fù),也是顯著的弱點。這些都有待于詩歌的發(fā)展來糾正。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山水詩人,主要創(chuàng)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xué)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xué)的一大流派,最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xué),工于書法,翻譯佛經(jīng),曾奉詔撰《晉書》!端鍟そ(jīng)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篇五】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南湖早春
[唐代]白居易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fù)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注釋
1、南湖:彭蠡湖,即鄱陽湖。《太平寰宇記·江州》:“彭蠡湖在(德化)縣東南,與都昌縣分界!闭糠缴斗肽虾姟罚骸芭眢患o三江,廬岳主眾阜。"
2、早春:初春。
3、風回:春風返回大地。
4、云斷:云被風吹散。
5、返照:陽光重新照射。
6、亂:繁多。意為漫山遍野都閃現(xiàn)著。
7、碎紅:杏花花苞剛剛綻開露出點點紅色。
8、發(fā):開花。
9、水蘋:水上浮蘋。
10、翅低:飛得很低。
11、白雁:湖邊的白鷗。
12、舌澀:指言語不流利。澀,形容叫聲艱澀,尚不連慣婉轉(zhuǎn)。
13、黃鸝:黃鶯。
14、不道:不是說。
白話譯文
烏云散去,風雨初停,天氣剛剛放晴,陽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湖面上漂浮的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的草坪。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黃鴯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興致也減少了。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篇六】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王孫游
[南北朝]謝朓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fā)。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注釋
①蔓:蔓延。
②英:花。
③無論:莫說。
、苄罕M。
白話譯文
地上長滿了如絲的綠草,樹上開滿了爛漫的紅花,已是暮春時節(jié)了。莫說你不回來,即使回來,春天也過去了。
鑒賞
這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集》收入“雜曲歌辭”一類。魏晉以來,文人創(chuàng)作樂府詩往往有一個特點:總是圍繞著“古辭”(漢樂府)打轉(zhuǎn)轉(zhuǎn),或擬古辭,或以古辭為引子生發(fā)開去(當然也有棄古辭于不顧而自鑄偉辭的)。這種從古辭中尋找“母題”使創(chuàng)作上有所依傍的作法,已形成一個程式。南朝詩人寫樂府詩雖然也依這一程式,但卻出現(xiàn)另一種傾向,他們有時撇開漢樂府古辭,而直接上溯到《楚辭》中去尋找“母題”。比如,南齊王融和蕭梁費昶都寫過一首《思公子》,中心題旨就是采自《楚辭·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謝朓的這首詩也屬于這種情況,其“母題”出于《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币簿褪钦f,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獲自《楚辭》,而所寫內(nèi)容則完全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感受。在古老的“母題”之中,貫注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內(nèi)容。
蔓,蔓延;紅英,即紅花。春天,綠草如絲,蔥蔥茸茸,蔓延大地,繪寫出一派綠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樹上,紅花競放,絢麗奪目。綠的氛圍,紅的點染,在鮮明的對比之中,烘托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窈窕少女,目睹此景,心傷離情,不禁怦然心動,情思繾綣,不無惆悵地發(fā)出了感嘆:“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币庵^:且不要說心上的人兒不回來,即使等到他回來,那絢麗的花朵早已凋謝了,那大好春光早已白白地流逝了,我那美妙的年華也早巳悄然飄去了。紅顏難久持。這里,詩人不主要寫少女如何急切地等待著情人,如何急不可耐,而是著重寫她對于紅花的珍惜,對于大好春色的留戀,由此描寫出她思君、戀君的春一般的情愫,流露了“美人遲暮”的悵然之情。如此寫來,就把主人公的心態(tài)從一般的少女懷春,從感情的傾訴和宣泄,升華到了一種對春的珍惜、對時的留戀的理性高度,滲透出一種強烈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這樣,從景的描繪,到情的抒發(fā),再到理性的升華,三者水乳交融般地融匯在一起了。所以,這是一首充滿了生命意識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詩。
詩雖短小,藝術(shù)風格卻頗具特色,體現(xiàn)了齊梁間詩歌創(chuàng)作雅俗結(jié)合的一種傾向。首先,從《楚辭》中生發(fā)出來的母題,顯而易見帶有文人的雅、艷色彩,暗示了它與文人文學(xué)的關(guān)系;但詩人卻用南朝樂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詩歌形式,來表現(xiàn)這一古老“母題”,這便將原有華貴、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使之在語言風格上呈現(xiàn)出清思婉轉(zhuǎn),風情搖曳的特色。其次,詩寫春的景色逗引起春的情思,因景而生情,情景相生,短章逸韻,風姿綽約,這原是南朝樂府民歌的本色,是“俗”。然而在描寫筆法上卻頗具匠心,詩人在綠的氛圍中綴以紅花的點染,巧筆對比,著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構(gòu)制的痕跡,表現(xiàn)出“雅”。雅俗結(jié)合,創(chuàng)為佳構(gòu)。另外,詩的用韻也值得一提。詩用仄韻,短促,急切,對表現(xiàn)出主人公惜春、惜時的時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呈現(xiàn)出語淺意深、韻短情長的藝術(shù)風貌。
謝朓簡介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xué),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chuàng)“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zhuǎn),善于發(fā)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xié)調(diào),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篇七】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宋代]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賞析
這首詞諸本題作“春景”。乃因傷春而作懷人之思。
首二句直筆寫春。鶯歌燕舞,花紅水綠,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卻轉(zhuǎn)作悲苦語;美瞽Z《山花子》“小樓吹徹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應(yīng)產(chǎn)生舒適歡暢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這般與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憂傷情緒?“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薄笔菫辄c題之筆。柳絮楊花,標志著春色漸老,春光即逝。同時也是作為別情相思的藝術(shù)載體。飛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念人之情。因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憂思約帶、腰肢瘦損!叭伺c綠楊俱瘦!币陨鷦拥男蜗蟊磉_感情,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讓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飛,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的圖畫。
詞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過程展示流轉(zhuǎn)在節(jié)序交替中的傷春念遠之情。詞從愉快之景象敘起,乃欲反襯其心境之愈為悲苦。然而詞人為了限度地達到反襯的效果,甚而不惜極盡雕琢氣力狀物寫景,終不免落于攻琢之痕!傲铩弊直緦懟t之鮮艷欲滴,“皺”則欲狀摹水波漾漪之態(tài),亦不可謂不巧矣!然味之終覺神韻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顯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連芳草”句,如換“連”為“粘”,則失于穿鑿矣!故《吹劍錄》謂“鶯嘴”二句:“詠物形似,而少生動,與‘紅杏枝頭’費如許氣力!笨芍^一語中的。其實,很多詞評家們都恰切地指出了這一點:《草堂詩余》批曰:“琢句奇峭!薄稄m州山人詞評》評曰“險麗!薄豆沤裨~話詞品》亦云:“的是險麗矣,覺斧痕猶在!比绱说駸捚媲,有《粹編》本要以為此詞乃黃庭堅所作,實在也是事出有因。
“詩緣情”,貴其感發(fā)之力量,“詞之為體,要眇宜修”,尤重其內(nèi)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詩、詞體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別講究錘煉洗凈。但是這種錘煉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盡管良苦而出之必須自然,渾成無跡,順手拈來,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是也。秦觀此詞中,“瘦”字的運用就應(yīng)該說是較為成功的。所以《草堂詩余》才又說:“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笔枪手u。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保ā蹲砘帯罚爸瘢,應(yīng)是綠肥紅瘦!保ā度鐗袅睢罚┏疼颉叭耸菀玻让坊,瘦幾分!保ā稊偲平亲印罚┬迈r奇特,形象生動,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逼涞闷涫В斠詫徤鞴蕬B(tài)度待之,不隱其得,不諱其失,對文學(xué)藝術(shù)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譯文
黃鶯啄花,紅色的花瓣從枝頭紛紛落下;燕子掠水,剪尾點破了水面,泛起縷縷細綠的波紋。天寒手冷,玉笙冰涼,吹奏一曲《小梅》,嗚咽回蕩響徹天空。這樣吹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越發(fā)消瘦。
注釋
玉笙:珍貴的管樂器。
《小梅》:樂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秦觀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篇八】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雨晴
[唐代]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兼無葉里花。
蛺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譯文
下雨之前鮮花初開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綠葉中間再也不見鮮花。
蜜蜂蝴蝶紛紛飛到墻的那邊去了,還是懷疑春色在鄰居家的院子里。
注釋
蕊(ruǐ):花朵開放后中間露出的柱頭花絲等,分雌蕊、雄蕊。
鑒賞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后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的景象。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這一場春雨給掃了興。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非常掃興而生感觸的。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像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墻而去;淞耍涞布娂婋x開了,小園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墻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chǎn)生出一種奇妙的聯(lián)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墻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jù);但一墻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爛漫;畢竟墻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十分調(diào)皮、非常會捉弄人的。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jīng)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fā)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中心: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王駕簡介
王駕(851~),唐代詩人,一說字大用,誥命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后棄官歸隱。與鄭谷、司空圖友善,詩風亦相近。其絕句構(gòu)思巧妙,自然流暢。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贊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間,浸漬益久,五言所得,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鄙揭姟短圃娂o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九。有《王駕詩集》六卷,已佚。《全唐詩》存詩六首。
【篇九】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詠柳
[宋代]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賞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譯文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注釋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柳條似乎還沒有發(fā)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
解把:解得,懂得。
飛花:柳絮。
這兩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臨降、柳葉飄零的時候。
曾鞏簡介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之一。在學(xué)術(shù)思想和文學(xué)事業(yè)上貢獻卓越。
【篇十】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宋代]李清照
賣花擔上。
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
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埔恢Υ河牛捍酥纲I得一支將要開放的梅花。
、菧I: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
⑷奴:作者自稱。
⑸云鬢:形容鬢發(fā)多而美。
、省巴揭币痪洌阂庵^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里當指前者。比并:對比。
白話譯文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云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十一】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蘇溪亭
[唐代]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鑒賞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與《蘭溪棹歌》相近。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蘇溪在今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zhèn),與浙江省東陽市不遠,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jié)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jié)。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罢l倚東風十二闌”,以設(shè)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毖嘧舆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耙煌熡晷踊ê,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fā)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戴叔倫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常州)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篇十二】贊美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和樂天春詞
[唐代]劉禹錫
新妝面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注釋
、糯涸~:春怨之詞。“春詞”為白居易原詩題目。
⑵宜面: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一作“粉面”。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谴汗猓捍禾斓娘L光、景致。南朝宋吳孜《春閨怨》詩:“春光太無意,窺窗來見參!
、戎型ィ和ピ;庭院之中。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醴泉涌于清室,通川過于中庭!
⑸蜻蜓:暗指頭上之香。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白話譯文
濃妝艷抹打扮一新下紅樓,深深庭院春光雖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數(shù)新開的花朵,蜻蜓有情飛到了玉簪上頭。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的“漢壽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