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經(jīng)典中長篇民間故事精選
南宋年間,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學(xué)子紛紛云集京城臨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滿為患。
卻說“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著嚴(yán)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學(xué)子何夢桂舉人,早在三月前就離開石峽書院來這里復(fù)習(xí)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何舉人一邊緊張學(xué)習(xí)一邊掰著手指頭數(shù)著愈來愈近的考期。
就在臨考前三天的晚上,他忽然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左手拿著幾棵白菜秧,右手提著鋤頭在自家院墻上挖坑種白菜。不一會兒,天空下起雨來,他想起父母還在田間勞作,便戴上斗笠撐著雨傘出門送雨具去了;丶襾硗崎_院門,一眼望見院子里站著表妹魯秀英,不由又驚又喜,因為父母早年就給他和表妹定下娃娃親,雙方約定考中后即成親。晚上,他和表妹倆人背靠背同榻而眠,可不知怎么的,任憑他怎么使勁想翻身同表妹好好親熱一番,就是動彈不得,急得他火燒火燎,心中不由十分懊惱,“唉”地長嘆一聲。
豈料這一聲長嘆倒把何舉人嘆醒了。他這才知道自己在做夢,不由心中奇怪。因為他平常很少做夢,這大考在即夢到這些也不知是什么兆頭。天亮后,何舉人梳洗完畢,便上街想找個看相算命的先生給解解夢,沒走多久就在街旁遇到了一位,卦攤上寫著“鐵口直斷李半仙”。雖說這李半仙是個瞎子,可他知道的事卻比明眼人要多得多。何舉人將昨晚之夢說給他聽,李半仙聽后沉思了一會兒搖頭晃腦道:“舉人,你夢見自己在墻壁上種白菜,這不明擺著預(yù)兆你種(中)不了嘛,說明你此次科考無望;你雨天頭戴斗笠又打著雨傘舉在頭頂,正所謂多此一舉;既然你和表妹赤身*同睡一床,卻又無法行那云雨之事,豈不就是空歡喜嗎?舉人,你看我如此解夢是否恰當(dāng)?”
何舉人聽了,覺得他說得十分有理,便付過謝銀轉(zhuǎn)身走了。一路上,他想:我何某人在嚴(yán)州府睦州石峽書院,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xué)生,大家都認(rèn)為我這次科考一定能高中。若真如夢中所兆墻壁上種白菜“中”不了,傳揚出去,豈不名譽掃地?既然高中無望,那又何必去參加這次考試,做那無用功呢?我還是早點回家尋個學(xué)館教書過日子算了。
何舉人主意已定,當(dāng)即回旅店收拾行李準(zhǔn)備回鄉(xiāng)。旅店老板楊成龍看到,心中詫異,忙問道:“何舉人,大考在即,你收拾行李卻是為何?難道是嫌小店招待不周要往別處投宿?”何舉人見楊老板誤會,只好解釋道:“楊老板此言差矣,學(xué)生并無他意,只是不想?yún)⒓舆@次考試,打算回家鄉(xiāng)去了!睏畛升堃宦牐穯柕溃骸斑@又是為何?”何舉人這才將昨晚之夢及剛才街上李半仙的話細(xì)細(xì)說了一遍。不想楊成龍聽后哈哈大笑起來。何舉人見狀問道:“楊老板因何發(fā)笑?”楊成龍一本正經(jīng)道:“何舉人呀何舉人,你可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你想,一個夢就能決定你一生?那李瞎子為了混飯吃,隨口編的胡言亂語你也相信,那你這十年書豈不白讀了?再則,你所做的夢在我看來完全是些好兆頭,不信請聽我解一解此夢如何?”
何舉人聽了半信半疑道:“那依你說又是怎樣呢?”楊成龍手拈胡須慢慢答道:“你夢見墻上種白菜,說明你此次科考定能高種(中);下雨天頭戴斗笠手撐雨傘出門,說明你復(fù)習(xí)準(zhǔn)備得相當(dāng)充分,正所謂有備無患啊;你和表妹背靠背同睡一床,說明你翻身和表妹面對面的時候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你們的婚姻大事馬上花好月圓。何舉人,此夢這樣解說也很合乎情理,你說是不是?再說,咱拋開此夢不說,大考就在眼前,這是多少學(xué)子夢寐以求的時刻,你若不參加這次考試,就根本沒有考中的機會了,豈不白費了十年寒窗苦讀,辜負(fù)了父母和教育過你的師長?你若參加這次考試,就有了考中的機會,一舉成名就在此一搏!
聽了楊老板的話,何舉人頓覺眼前一亮,細(xì)想想覺得有道理,自己復(fù)習(xí)得如此充分,豈能臨陣脫逃?于是馬上打消了回家的念頭,繼續(xù)在“吉祥”旅店認(rèn)真復(fù)習(xí)。考試那天,他信心十足地走進(jìn)考場。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他高中探花。
同樣一個夢,由于兩種截然不的解說,卻使何舉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使他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命運要靠自己去掌握。
【篇二】經(jīng)典中長篇民間故事精選
從前有個青年,姓天名臺,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這天,天臺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氣大變,下起大雨。
天臺見無法回家,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聽“嘩啦”一聲,閃開一個山門,門里走出一個道姑,道姑說:“你這人毫無道理,為何敲俺的門?”
天臺一愣,忙上前施禮,說:“對不起,我是無意的,不知您在這里!
道姑說:“我看你是個誠實孝順的人,我有一件寶貝,叫如意百寶圖,你拿去吧。同時,你說長,它就長,你坐在上邊,說到哪里去,它就帶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會自動停下,你說落,它就落,你說縮,它就縮小,你就可收起來了!
天臺接過圖,正在道謝,一眨眼,道姑不見了,山門也關(guān)上了。
天臺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試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圖,說聲長,寶圖就長成像蘆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間一坐說:“我要回家!睂殘D就自動升起,將天臺連同柴草馱到了天臺家門口。天臺說聲“落”,就落在了地上,天臺說“縮”,寶圖就縮小了,天臺就收藏起來,去見母親。
母親正掛心兒子,見兒子回來了,又帶回一件寶貝,非常歡喜。自此以后,天臺打柴就不費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半年以后,天臺想:人家都說帝王皇宮好,我何不去看看,開開眼界。當(dāng)夜靜以后,天臺取出如意百寶圖,說聲“到皇宮”,寶圖便飛起,將他帶進(jìn)了皇宮御花園。
天臺放了寶圖,天已黎明,他欣賞了各種花草,游覽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著,迎面來了一位宮女,這宮女不由地起了愛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敘說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宮女說:“我整天在宮中,非常厭煩,討厭宮廷生活,愿隨郎君到鄉(xiāng)下去!
天臺說:“你現(xiàn)在跟我走吧!”
宮女說:“現(xiàn)在這樣走不行,無論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會出禍來!
宮女取出自己的畫像交給天臺,說:“這是皇上畫的宮女圖,皇上要封我為貴妃,現(xiàn)在離冊封還有十天時間,你回去快想辦法來救我!
天臺坐了寶圖回家以后,讓母親想辦法,母親也干著急,正焦心,想起道姑來。
對!道姑能贈寶圖,定有辦法救宮女,天臺來到山上,用斧子敲開山門,見了道姑說明來意,道姑說:“好辦,你跟我去!
天臺隨道姑來到京城以外,道姑讓天臺在城外等著,獨自進(jìn)了金鑾殿,把皇上的御印盜了出來,見了天臺,對天臺說,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丟了御印,一定很著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張出皇榜以后,你揭榜獻(xiàn)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宮女了!闭f完,道姑就不見了。
皇上丟了御印,焦急萬分,張出榜示,言明誰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馬任騎,要什么給什么。
天臺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帶著天臺來到八寶金鑾殿,皇上說:“你能找到御印嗎?”
天臺說:“能”。天臺帶著人來到城南門外的井邊,說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撈,找到了御印。
皇上問天臺:“你想要什么”,天臺拿出宮女圖,說要畫上的宮女;噬舷敕椿,又不好改口,只好答應(yīng)。
天臺領(lǐng)著宮女回到家里和和睦睦地過起日子來。
【篇三】經(jīng)典中長篇民間故事精選
很久以前,在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孤兒,是好心的鄰居們收養(yǎng)了他,才使他長大成人。小伙子長到二十來歲時,就在村邊搭了兩間茅屋,開始獨立生活了。無論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歸地辛苦耕種,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兒,顧不上屋里的活兒,經(jīng)常吃涼飯、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家,看見路邊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將這只田螺帶回家,把它養(yǎng)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舊到地里去干活兒,可是當(dāng)他回到家,準(zhǔn)備做飯時卻發(fā)現(xiàn),熱騰騰的飯菜已經(jīng)在桌上擺好了。小伙子以為這是好心的鄰居們幫他做的?
沒想到,接連幾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于是,小伙子向鄰居們道謝,可是鄰居們都說不是他們做的。小伙子很納悶兒,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
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鋤頭下地干活兒了,他沒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來躲在籬笆外面看屋里的動靜。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出來,忙著生火、做飯,不一會兒,屋里就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小伙子飛快地推門進(jìn)屋,直奔水缸,看見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個空殼靜靜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飯的姑娘,問道:“姑娘,你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幫助我呢?”姑娘見小伙子突然闖進(jìn)來,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擋住了去路,只得說出實情。
原來,姑娘是天上銀河里的白水素女,因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從小沒有父母,很同情他,還因為小伙子樂于幫助別人,就派她扮作田螺來幫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說:“我本來想多幫助你幾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闖進(jìn)來,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間呆下去了。”小伙子非常后悔,責(zé)怪自己的舉動太魯莽,再三請求田螺姑娘留下來。田螺姑娘指著水缸里的田螺殼說:“我把田螺殼留給你,你用它盛糧食,就會有很多糧食出來,你用這些糧食幫助鄉(xiāng)親們吧。”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fēng),接著下起了大雨。風(fēng)雨過后,田螺姑娘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小伙子望著田螺殼,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后來,小伙子就用這個田螺殼來盛糧食,殼里的糧食總是滿滿的,家里的糧食越來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勞動,還拿出很多糧食送給鄉(xiāng)親們。
受到幫助的鄉(xiāng)親們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廟立祠,來紀(jì)念這位樂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篇四】經(jīng)典中長篇民間故事精選
從前,有個貨郎,家里很窮,父親去世早,全靠他挑貨郎擔(dān)賺幾個錢養(yǎng)活老母親。
他忠厚老實,待人和氣,走到哪個莊上,大閨女、小媳婦就把他圍起來。買個針、扯點線;買個頂針、截二尺紅頭繩。他跑一天,賺的錢換米,也只夠他娘倆吃的。有時,趕上生意不好,賠了本,還要給別人借糧。
有一天,他挑著貨郎擔(dān),來到一個村里子,見一群孩子正拿著一只小鳥玩,眼看小鳥快被擺弄死了,貨郎心里很可憐它。
他就走到孩子們眼前,拿出一把糖果,分給孩子們,說:"你們快把小鳥放了吧!看,快要死了。"
孩子們分了糖,就把小鳥放開了。但小鳥已不會動了。貨郎想:"我把小鳥拿回家去,好好喂養(yǎng),可能會救活的。"于是,他把小鳥輕輕放在擔(dān)子里,貨也不賣了,就回家去。
貨郎把小鳥交給母親,就給小鳥拿來了米,又到菜園捉了幾個蟲子讓小鳥吃。不到半月,小鳥就好了。
他把小鳥放在手掌上,說:"小鳥啊!現(xiàn)在你能飛了,我就放你走吧!"小鳥聽了,掉了幾滴眼淚,又喳喳叫了兩聲,就飛走了。
過了兩個月,貨郎正要去賣貨,只聽這只小鳥飛回來了,嘴里銜著一個亞腰葫蘆,落在他肩上,叫了三聲:"缺啥要啥!"把葫蘆丟下,就飛走了。
原來,這只小鳥是王母娘娘的青鳥。它去青峰山傳送旨意,回來時誤墜人間,不幸被幾個調(diào)皮的小孩捉住了,幾乎喪了命,多虧貨郎搭救才脫離危險,它為了報答貨郎的恩情,就送了個寶葫蘆。
貨郎哪里知道,他站在那里發(fā)楞。忽然,他想起小鳥臨飛走時的叫聲,就說:"我缺啥呢?就缺個伺侯母親的人。"話音剛落,就從葫蘆里地走出個漂亮的大姑娘。
貨郎驚呆了,還沒弄清是咋回來,姑娘就拉著他的手,往屋里見婆婆去了。母親看見兒子拉著個姑娘,不知是咋回來,等兒子給她說了,才知是兒媳婦,樂得母親眉開眼笑。
一家三口人,就一間七漏八淌的茅草屋,咋住下哩?貨郎發(fā)了愁,媳婦說:"你甭愁,咱這就蓋房子。"
她叫貨郎找來六根麻桿,四方插定了,其余兩根插上當(dāng)門口,然后說:"你合眼。"貨郎聽了,把眼合上。她用手一揮,一所漂亮的瓦房起來了;又一揮手,東西配房起來了;再一揮手,大門和院墻都有了。
貨郎睜開眼,對媳婦說:"咱連吃的都沒有,住恁好的房子干啥哩?"
媳婦說:"這還不容易,你先合上眼。"貨郎聽了把眼合上。媳婦掀起裙子一抖,黃糧小米就滿缸滿囤了。這樣,一家三口過著幸福的日子。
日子沒過多久,大禍就臨頭了。
一天,當(dāng)?shù)氐囊粋太守來到這里,看見這所漂亮的院子,便問是誰家的。他一聽是個窮貨郎,就一心想霸占貨郎的房子。
第二天,就派衙役把貨郎綁起來,帶到官府去了。硬說這房子是偷了人家的東西蓋的。貨郎為人正直,不會說謊,便把媳婦蓋房子的事照實說了。
太守半信半疑,心想:"我先把貨郎放回去,讓他三天之內(nèi),在院子周圍挖一條小渠,修座小橋,如果他媳婦能辦到,那個小莊園不就更好看嗎?那時,我再想法把院子和媳婦一塊弄到手。"于是,他就把貨郎放了。貨郎掛念母親和妻子。只好答應(yīng)了。
貨郎回到家里,滿面愁容,媳婦問:"你今天咋恁不高興?"貨郎就把太守的話說了一遍。
媳婦說:"我當(dāng)出了啥大事呢,這點小事還不容易!"
到了晚上,等貨郎睡了,她就搖了三下亞腰葫蘆,小青鳥就飛來了,她讓小青鳥去群玉山借王母娘娘的銀簪。一會兒銀簪借來了,她繞著院子劃了一圈,院子四周頓時出現(xiàn)了一道小河,她又向青鳥借了幾根羽毛,搭起座小橋。然后把銀簪交給小青鳥,讓它給王母娘娘送去了。
這時,天已大亮,媳婦叫醒貨郎,讓丈夫去看。貨郎正夸獎媳婦的手藝,見太守帶著隨從來了。
太守一看,驚呆了:小橋、流水、瓦房多美呀!他越看越貪心,心想:"這媳婦果真是個巧手神人,我如得到她,還愁什么榮華富貴!咋下手呢?對,我就當(dāng)面讓她把河里的魚給我撈上來,否則,就把她帶走。"
媳婦聽了,讓丈夫把小橋東邊的網(wǎng)拿來,撒下去,白花花的魚足有一百斤。
這一來,太守給弄傻眼了。太守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把貨郎叫到跟前說:"限你三天期限,在小莊園后面弄座青山,否則,就把你媳婦嫁給我。"
貨郎聽了,知道這是故意難為他,便去告訴媳婦。媳婦說:"這不難,你放心好了。"
到了第三天,莊園后面連個土疙拉也沒有,貨郎就去問妻子:"今天都三天了,咋還沒有山?"
媳婦說:"慌啥哩,明天一早你去看看。"
半夜里,貨郎睡著了,媳婦拿出寶葫蘆搖了三下,一會兒,青鳥飛來了,她叫青鳥飛回昆侖山,假傳王母娘娘一道旨意,讓大力士夸娥氏兄弟二人抬一座青山送到貨郎莊去。
第二天一早,貨郎起來一看,莊園后果然添了一座青山,他就放心了。
早飯后,太守領(lǐng)著人馬來了,他看到莊園后面的青山環(huán)抱莊園,蒼松翠柏,實在眼饞,但自己出的孬點子都落了空,咋辦哩?他賊眼珠子一轉(zhuǎn)說:"這兩件事你都辦成了,第三件事你如能辦到,就不判你的罪了。"
貨郎問:"哪三件啊?"
太守說:"你能馬上弄個“可笑”來嗎?"
貨郎想:"天哪!誰見過“可笑”是啥樣的?"
貨郎對太守說:"小人辦不到啊!"
太守說:"那你就把你媳婦和莊園都交給我吧!"
話音剛落,貨郎媳婦就跑過來說:"我辦得到!可你得依我兩件來。"
太守問:"啥事啊?"貨郎媳婦說:"第一,要讓你的兵排成兩隊站在橋上不許動。第二,要你一個人看“可笑”。"
太守一看貨郎媳婦長得這樣漂亮,想道:"就是弄來了可笑,我也不放過你。"于是答應(yīng)了。
貨郎媳婦跑進(jìn)屋里,端來了一個燒得通紅的鏊子,往太守眼前一放,說:"大人請看,“可笑”就在這里邊呢!"
太守彎下腰一看,只見鏊子里有一個漂亮姑娘,油頭粉面,太守說一聲"可笑",這姑娘就朝她一笑。
太守越看越動心,不由自主地伸長脖子去親吻姑娘。他剛一觸到鏊子面,"哧啦"一聲,把他的胡子烤著了。
貨郎媳婦忍住說道:"老爺,這是可笑吧!"
太守捂著嘴道:"可笑,可笑,真可笑,一嘴胡子全燒焦。"說完,就跑到水邊用水洗他烤痛的臉。誰知,還沒捧到水,他就被一條龍張嘴咬住,拖下水去了。
太守的兵丁見太守沒了,便要跟貨郎算帳。
等那伙人沖過來時,貨朗媳婦順手收起了搭橋的青鳥羽毛,兵丁們就一個個落到水里去了。太守和兵丁被淹死,貨郎一家也就過上了安穩(wěn)的日子。
【篇五】經(jīng)典中長篇民間故事精選
華佗開初行醫(yī)的時候,本領(lǐng)也不怎么高明。因為他能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一點一滴,取長補短,終于成了名醫(yī)。成了名醫(yī)以后,他也不忘向高明的老先生請教。這里講一個華佗虛心求學(xué)的故事。
有一天,來了個年輕人,請華佗給治病。華佗把脈一按,就對病人說:“你是得的頭風(fēng)病。藥倒有,只是沒藥引子。”“要什么藥引子?”“生人腦子!辈∪艘宦犚四X子做藥引子,吃了一驚,心想這沒法找,只得回家去了。
過些日子,這年輕病人又找到位老醫(yī)生。老先生問他:“你這頭風(fēng)病找人看過嗎?”年輕人說:“找華佗治過,他說要生人腦子做藥引子,我沒法,只好不治了!崩舷壬笮Γf:“用不著去找生人腦子啦,找十個古舊草帽,煎湯喝就行了。只是記住要找人們戴過年數(shù)多的草帽才頂事。”
病人照樣做了。果然是藥到病除。有一天華佗又碰到這個年輕人,見他生龍活虎似的,不像有病的樣子了,就問道:“你的頭風(fēng)病好啦!”年輕人笑著回答:“是呀,多虧一位老先生給治的。”華佗又問吃的什么藥,什么做藥引子。年輕人說:“用草帽煎湯!比A佗一聽,連忙問那老先生住在哪里。年輕人告訴了華佗。
華佗回家一想,別人積了多少年的經(jīng)驗,才得到的秘方,哪里會輕易傳授,我只有去到他門下求學(xué)才行。于是華佗就裝扮成一般人模樣,跟那老醫(yī)生當(dāng)學(xué)徒,一學(xué)就是三年。
這天,老先生出外治病去了。華佗同師弟在屋里煉藥。這時門外來了一個大肚病人,只見他肚大如籮,腿粗像斗。病人說是特意來找老先生治病的。老師傅不在家,華佗的師弟不敢隨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來。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幫我治一下吧!我家離這兒很遠(yuǎn),來一趟真不容易啊!”這時華佗出來了,見病人確實病重,不可遲延,就說:“我來給你治。你拿二兩砒霜。勻兩次吃?刹荒芤淮尉统粤税!”病人接過藥,連聲感謝,走了。
病人走了之后,師弟埋怨華佗了:“你可知道那藥有毒,吃死人怎辦?”華佗說:“這人得的是膨脹病,必須毒攻,這叫做以毒攻毒。”師弟說:“治死了誰擔(dān)待得起?”華佗笑著說:“不會,出了事由我擔(dān)著!
再說那大肚病人拿了藥走到村外,正巧碰上老醫(yī)生回來了,病人走上前向老醫(yī)生求醫(yī)。老醫(yī)人一看病人,說道:“你這病容易治,買二兩砒霜,分兩次吃,一次吃有危險?旎厝グ伞!辈∪寺犃,把手一伸,說:“二兩砒霜,你徒弟拿給我了,他也叫我分兩次吃!
老醫(yī)生接到藥一看,果然上面寫得清楚。老先生想:“我這個驗方除了護(hù)國寺老道人和華佗,還有誰知道呢?我還沒有傳給徒弟!”他回到家里,就責(zé)問兩個徒弟:“剛才大肚病人的藥是誰發(fā)的?”師弟指著華佗說:“是師兄,我說這藥有毒,他不聽,充能哩!比A佗一旁不慌不忙地答道:“師傅!這病人得的臌脹病,腹中有毒,砒霜也有毒,以毒攻毒,病人吃下肚有益無害!
“這是誰告訴你的?”“護(hù)國寺老道人。我在那里學(xué)了幾年。”老醫(yī)生這才明白,他就是華佗。叫道:“華佗!你怎么到我這兒來學(xué)醫(yī)呀?”“師傅,你認(rèn)錯人了吧!”“不會,我的秘方?jīng)]別人知道!比A佗這時只好把來求學(xué)的來由說出。
老醫(yī)生聽華佗說完一把抓住他的手說:“呀,你已經(jīng)名聲遠(yuǎn)揚了,還到我這窮鄉(xiāng)僻壤來吃苦頭,真對不起你。
華佗說:“老先生,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是都各有所長,我沒有的東西,就該向你學(xué)。行醫(yī)人和行醫(yī)人都是一樣的!”
老醫(yī)生感動得直掉眼淚,當(dāng)即把治頭風(fēng)病的單方告訴給華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