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荷葉圓圓》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輕松活潑的散文詩,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讓我們感受到了充滿童趣的夏天,讓我們觸摸到了生機勃勃的荷葉,更讓我們體味到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對荷葉的喜愛之情以及他們快樂的心情。課文語言清新淡雅,充滿童真童趣,利于啟迪學生智慧,豐富內心體驗,激發(fā)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課的課型特點和在教材中所編排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的詞句、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夏天的美好,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其中認字和朗讀是學習的重點,從讀中去感悟夏天的美好,進而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理念
1、采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將識字與讀書緊密結合,寓識于讀,以讀促識,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管是識字還是閱讀,我都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自讀自悟,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積累和感悟語言,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tǒng)一答案,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fā)學生靈性服務,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3、設計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采用玩中學文、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身心特點,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領悟內容、發(fā)展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孩子們獲得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有了興趣,學習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創(chuàng)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于是,開始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荷葉圖畫(播放圖畫),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師隨機出示課題。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荷葉的美麗,從而不知不覺的把孩子們帶入到充滿童趣的夏天之中去,為進一步地學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ǘ┢纷x課文,讀中識字
新課程提倡在讀文中識記生字,即讓學生在聽、讀、說的過程中盡快的認識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來引導學生熟悉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整體感知,圈圈劃劃,即慢速地、大聲地朗讀全文,并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2、再讀:展示朗讀,自主識字。
3、多種形式識記生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識字教學是重點,我通過帶拼音讀字、去拼音讀字、男女對讀、姓氏讀等等多種的讀強化生字的音形,同時利用課件讓學生知道生詞"停機坪"的意思,引導學生用搖籃造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經過以上層層提高的辦法,學生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學得快,忘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設計了一個"摘荷葉"的識字游戲,學生如果認對了課件上的"荷葉"卡片后的生字,而且能用多種方法說出自己的識記竅門,就去掉荷葉送給。這樣一來,學生識字的興趣就大大地提高了,而且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再開展開火車讀、翻浪讀比賽再將在玩中學字推向高潮。
。ㄈ├首x感悟,玩中學語
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我堅持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注重感知,淡化理解,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人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齊讀、小組展示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等)來激發(fā)學生情感,感悟課文內容。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讀完之后說說自己從課文中認識了哪些小伙伴,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找到相應的詞語卡片粘貼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
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收獲說說它們把荷葉當作什么?自己把黑板的板書補充完整。從而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后讓孩子們在教師的創(chuàng)景中感悟小動物的心情,體會心情,結合小動物的動作感情朗讀課文,也可以表演讀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努力創(chuàng)設了一種開放的、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成就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讀好課文。另一方面,這種角色答問的方式,激發(fā)了孩子們質疑問難的積極性,學生在渾然不覺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增強了隨機應變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各種形式的讀,也是為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必要的背誦在課堂上也得到了解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一邊欣賞圖片,一邊背,還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表演。經過個人讀、小組讀、表演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學生已經對課文瑯瑯上口了,我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全班展示讀。孩子們很主動、很樂意地去選擇、去展示,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這樣一來,孩子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誦讀課文中樂此不疲,課堂氣氛異;钴S。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實驗版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
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課內容淺顯,情節(jié)性強。文中第五小題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jù)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通過兩個多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所以我把識字教學滲透在課文朗讀理解中。避免了因識字而識字。鞏固生字我采用多媒體《送雨點兒回家》這種游戲。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好動、好玩。因此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讓看、聽、說、想,有機結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目標
。1)理解“數(shù)不清、飄落等詞語。正確的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本課中的11個生字。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關系。
五、說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引導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如:在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在讓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出示卡片“數(shù)不清”時,讓學生結合生活說“數(shù)不清的東西”等。
。2)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個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huán)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感空間。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習興趣。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好的。想象空間。
(4)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tǒng)一。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xiàn)人文性的同時,關注人文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我也力求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如: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說話。小花從————————;小草從————————-;——————從————————-。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要下雨了》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組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種種自然現(xiàn)象,而且是一篇發(fā)展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好課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課文,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快要下雨的征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是下雨前的征兆。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話的朗讀體會,知道下雨前“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的原因。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應用“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貫穿課堂,以情境教學為核心,按四步教學流程進行操作,這四步是: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2、憑借情境,自主構建;在這一步里,先讓學生自主嘗試,再分小組合作學習,后探究點撥;
3、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4、聚焦情境,評價反思。學生通過“看圖體驗,思考問題,朗讀,拓展”等學習方法,在扎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yǎng)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看圖片,揭示課題。
2、過渡:除了這些現(xiàn)象,還有哪些現(xiàn)象也能預示天要下雨了呢?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要下雨了》
3、板書課題。
二、憑借情境,自主構建
。ㄒ唬┏浞肿宰x,整體感知
1、認讀字詞。
2、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課文先后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教師板書;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順序號。
。ǘ┯煞龅椒,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學習生字“彎、直”,通過做動作理解詞義。
。2)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用“—”畫出小白兔的話,用“﹏”畫出小燕子的話。
。3)分角色朗讀對話。
。4)重點指導讀“我正忙著捉蟲子呢!”這句話。
(5)小結方法:讀、畫。
2、按以上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學生讀、畫。
(2)匯報交流。
3、放手學習八、九段
啟發(fā)學生思考:
。1)聽了小動物們的話,小白兔相信了嗎?
。2)天真的下雨了嗎?
指導學生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三、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1、我正忙著搬東西呢!
李老師正忙著改作業(yè)呢!
____正_____呢?
2、口頭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____________。
。2)要下雨了,小魚____________。
。3)要下雨了,螞蟻____________。
(4)要下雨了,天氣____________。
3、課外拓展:你還知道下雨前會出現(xiàn)哪些現(xiàn)象嗎?
四、聚焦情境,評價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是發(fā)揮了敘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的橋梁。我的板書,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背誦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