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評課稿范文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鵝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征。閱讀了許紅琴老師的教學設計,我受益很多,我決定教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體驗。首先,聯(lián)系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對于農(nóng)村的孩子們來說,夏日雨后,外面空氣更加清新,天氣更加涼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課始,我就提出了讓孩子們精神振奮的話題:夏天,一場暴雨過后,你喜歡干什么?學生們都津津有味談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生活場景的回憶,詩文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其次,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為了讀好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表演中進行回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孩子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在身臨其境中,在邊回憶邊朗讀中感悟兄妹兩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同時,引導孩子們抓住關(guān)鍵詞語,使得朗讀更到位。
再次,啟發(fā)想象,描繪童心童趣
在學完全詩后,我問孩子們:除了兄妹倆,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樂?這一問,孩子們好像也來到了那個廣場,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經(jīng)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后,我讓孩子們將這首詩抄在晨誦本上,并配上畫。孩子們興趣盎然,任由想象馳騁,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情,充分體驗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評課稿范文
《一分鐘》這篇課文是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xiàn),內(nèi)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卻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聲聲的嘆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聽了戴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讓我倍受啟發(fā)。戴老師能根據(jù)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組織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能利用“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來識字,在游戲中鞏固識字,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感受深的有以下幾點:1、穩(wěn)扎穩(wěn)打,識字教學扎實。
在生字詞的教學中,戴老師采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識字平臺。有說說記住字的方法識字,如:換一換、減一減、加一加;在游戲中識字,如:組合游戲。這些過程,看似平常,卻喚醒了學生以往的識字經(jīng)驗。在識字過程中,戴老師還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等詞語的輕聲正音。在寫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戴老師花了5分鐘讓學生寫字,并進行展示講評,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體驗到學習生字的無窮樂趣。
2、多元評價,學習興趣高漲。
戴老師上課始終是親切地和學生交流,在教學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對學生的發(fā)言總是給予及時的激勵與表揚。如“你真棒,都讀對了!”、“這會兒,XX終于讀對了,給他鼓鼓掌!”等等,使課堂充滿了人文關(guān)懷;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困生的自信心。這就是戴老師的教學藝術(shù),善于激勵,善于喚醒,善于鼓舞。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再完美的課也都會留下一絲不足,戴老師所上的是第一課時,我認為還有以下的不足:
1、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不夠完美。第一課時僅僅安排了識字教學,內(nèi)容上顯得有些單一。
2、葉圣陶先生說過:“讀書務必做到正確、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讀正確,然后才能談到思考。語文姓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然而,在這堂課里缺少了朗讀,也就缺少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對于正確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的達成度不高。
聽了戴老師的這一堂課我收獲了許多的教學經(jīng)驗,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一堂課給我大的感受是她的識字教學如此扎實,真正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非常扎實。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評課稿范文
一、“書聲朗朗”是《畫風》這堂語文課的基本特色。鄭老師由美麗的圖片引讀課文開始,抓住“飄著、彎彎的、斜斜的、呼呼地轉(zhuǎn)”等重點詞指導朗讀,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教會學生帶著表情讀,帶著感受讀,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在課前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搜集到的帶風的詞語和詩句,注重積累,受到文學熏陶,同時也體現(xiàn)了老師的學養(yǎng)。
二、語文活動、語文生活與語文課堂相結(jié)合是這堂語文課的又一特色。
鄭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畫風。激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有的畫擠出窗外的窗簾,有的畫隨風飄去的蒲公英,有的畫晾在線上的衣服被吹得飄起來,有的畫紛紛揚揚飄下來的樹葉,學生盡情地畫,實實在在地畫,樸樸實實地畫。在這里,生活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源泉。語文課堂成了張揚學生個性的天地。
三、抓住契機,說話練習又是本堂課的又一大特色。
新大綱特別強調(diào)指出:小學階段應“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边@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有計劃、有選擇地啟發(fā)學生從教材內(nèi)容出發(fā),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展開自由聯(lián)想,并模仿課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要說的內(nèi)容,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剛剛學完課文,急著說出自己想法的時機,設計了一個簡短的口語交際訓練:
師: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怎樣畫?(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師:我想在你的腦子里也畫出風了,現(xiàn)在就快把你畫的風講給小組里的同學們聽吧!
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法精彩紛呈。通過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思考,勤動腦筋的好習慣,并鼓勵學生把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在教學活動結(jié)束時,請同學們再把自己腦子里的這幅畫面畫在紙上滿足他們的愿望。
四、用心與學生交流是這節(jié)課的第四個特色。
早幾天看書,看到了一位日本學者說的一段話。大意是對于教師對學生發(fā)言的評價,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他說那就好象打棒球一樣,要接住學生投過來的球。學生答得好,教師稱贊他,那就是接住了學生頭過來的球。如果沒答好,老師也能順著說下去,那么,下,學生就會投出更好的球來。把成功和微笑送給每一個心靈,讓每一個孩子品嘗學習的樂趣。
《畫風》是一篇具有童趣的課文,敘述了三個小朋友在一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于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風的方法:比如畫一朵白云在天上飄;畫一棵翩翩起舞的柳樹;畫一只白帆鼓鼓的木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分析課文時,以讀代講,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自主發(fā)現(xiàn),逐漸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